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曹魏给客制度的形成与民屯制度的破坏
(0 次评价)3248 人阅读0 次下载
强 , “ 动有百数 ”, 他们这样多的佃客 , 大概既有国家赐给的 , 也有自行召募的, 既有合法 的荫户 , 也有非法的隐户 。 这条能说 明很多问 题的资料 , 包含着曹魏末年屯田客逃 亡的事 实 。 司马炎建立西晋以后 , 立即 “诏 禁募客 ” ‘, , 豪门大族放手召募佃客 的风气才略 有收 敛 。 . 、 曹魏末年屯田客为什么宁愿作私家的佃客而逃 亡 呢?我以为原因如下 : (1)从魏明帝起 , 曹魏中央就 经 常征调屯田客参加修筑宫室等摇役 。 正始初年 , 洛阳 典农中郎将司马昭虽以 “苛碎” 之名姻除了这些摇 役 , 但到司马师专政时又有 “募取 屯田 ” 服兵役的记载 。 这类违例的征调 虽不是经常的制度 , 但也使屯田客难以忍受 。 (2) 由于曹魏政府经常以耕牛赏赐官员 , 致使屯田官府的租牛越来越少 , 影响了屯田 生产 。 杜预在咸宁三年(2 77年)上疏云 : 气东南以水田为业 , 人无牛犊 ” 一。 这虽 是指西 晋军电和士家屯田的情况 , 但可肯定屯田土地上缺乏租牛 的现象在曹魏末年已相 当严重 。 魏 明帝时 , 因 “ 往年牛死 , 通率天下十能损二 ” , 以至造成 “ 麦不半收 , 秋种未下 ” ; 的严重 后 果 , 可以想见曹魏末年当屯田上 的劳动者普遍缺 乏耕牛时 , 农业收成就更 没有保障了 。 (3)据《三 困志》卷一二《司马芝传》 , 在曹魏电田上有 “ 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 ” 的 规定 , 明帝时 “诸典农 末作治 生 , 以要利入 ”, 许多屯田客被派到外面作生意了 , 他们的土 地就由留下来的 屯田客代为耕种并上缴租课 。 至于曹魏后期逃亡电田客留下来的上地和应缴 的课税是否会分摊到未逃亡的屯田客的头上呢?我认为是这样的 。 傅玄在泰始四年(26 8 年) 上疏云 : “ 自顷以来 , 日增田顷亩之课 , 而田兵益甚 。 ” 这种情况当不始于西 晋 , 它大概是 魏末晋初屯田上 的普遍现象 。 它的产生和 “ 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 ” 有关系 。 魏末无论民屯还 是军屯上的生产者都有逃 亡 , 由于屯田土地不准荒废 , 他们留下来的土地就不断分摊给未逃 亡的人耕种 , 这样 , 屯田客负担耕种的上 地 日益增多 , 耕作流于粗放 , 造成产量锐减 , 而 “ 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 ”, 又使他们必然要多缴田租 , 这就严 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收 入 。 总之 ,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 使屯田客的处境日益变坏而不如私家佃客 , 因而他们就宁愿 作私家的佃客也不愿再作因家的 屯田客了 。 这是促使民电制度趋于破坏的 一个重要因素 。 史载 , 魏 晋统治者曾两次宣布废除民屯制度 。 第一次 在咸熙元年(264年) ,“ 是岁 , 罢电田官以均政役 , 诸典农皆为太守 , 都尉 皆为令长 ” 。 这时司马氏集团正忙于 魏晋禅 递 , 所以这个制度或未即执 行 , 或执行而不够彻底 。 泰始二年(266年) , 发生了刘友 、 山 涛等众多官员哄抢屯田土地的案件 , 从而迫使统治者于这年二月又重中前令 : “罢 农官为郡 县 ” ,。 至此 , 从建女 元年( 196年) 开创的大规模的曹魏民电制度终于被彻底废 止 。 注 : @ 《三国志》卷五《武宣卞皇后传》注引《魏略》 、 卷一五《贾这传》 注引《魏略》 、 卷一三《华歌 传》注引《魏 书》 、 卷二六《满宠传》 、 卷一《武帝纪》 注引( (魏书》 、 卷二 二《陈泰传》 、 卷一六《杜欲传附子怒传》 、 卷四《陈留王夹纪) ) 。 回 《晋 书》卷西一《李老传》 。 @ 《晋 书》卷三五《装秀传》 、 卷三九《王 询传》 、 卷二六 《食货志》 、 卷三 《武帝纪》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4:32 , Processed in 1.6409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