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曹操用人“核之乡闾”试释
(0 次评价)3575 人阅读0 次下载
难 。 而鲁肃当时徙居江东已久 , 宗族乡党对其品行更不了解 , 所以 , 鲁肃所说 “操 当以肃还付 乡党 , 品其名位 ” 云云 , 当指曹操将其还付于像荀或 、 韩篙那样的人物 , 由他们品评优劣之 后 , 再行授官 。 类似子这些 受政府委派 , 并主持对本州 、 本郡士人加以量 评 , 以做为政府选 拔官吏依据者 , 实际 上就是当时官方认可的乡 阎评议机构 , 这是曹操统 治时期选拔官吏的一 个重要途径 , 、 也是汉末乡举 里选遭到严 重破坏的必然结果 。 。 二 既 然曹操用 人 并非 末 “ 核之 乡 阎 ” , 那么对何夔的话 又做何解释 呢? 统观何夔建议 , 其所 说 “ 以为自今所 用 , 必先核之乡阎 ” , 主 要精神在子强调 “ 核之乡 阁 ” 要与注 重道德一致起 来 。 我们知道 , 汉代察举 由郡国守相 主持 , 而郡国察举 又专归重于 乡评 。 所 谓乡评 , 即乡间评议 , 是指宗族乡党按照儒家提出的伦理道德为标准 , · 对同乡士人 的道德行为进行考察 , 然后做为郡国察举孝廉时的客观 依 据 。 汉代选举既然是以道德行为做 为评量标准 , 所以要了解士 人是否具备了统愉阶级所要求达 到 的道德标准 , 就必须征求宗族 乡党的意见 , 这也就是何夔所说的 “核之 乡间 ” 。 但是 汉代选举 , 注重乡评和 注重道德是一 致的 , 即二者 是统一 的 。 如东汉和帝诏令提出 : “选举 良才, 为政之 本 , 科别行能 , 必由乡 曲 ” 。 所谓 “科 别行 能”, 即《周礼 · 乡大夫职》中所说的 “考其德 行 , 察其道孩 ” 之意, 而 “必 由乡曲 ” , 即是 说都国察举 一定 要征询乡间舆论的批评 。然 而 , 曹操用人虽然照顾到汉 代注重乡评 的选举旧习 , 4 但 其选举标准却是重才能 而轻道德 , 崇尚功能而蔑视操行 , 这就与 汉代重 乡 ‘评 即重 德行 的传统旧例大相径 庭 。 如曹操在建安八年和十五年 发布的 两道 “求才 令 ” , 就 明确地 提出了 “ 有事尚功能 ” 和 “ 唯才 是举 ” 的选举 用人标准 。 在用人实践中 , 曹 操也坚持并实行了这一标准 。 上引荀或 “取士不以一撰” , 其所举 戏 志才有 “ 负俗之讥, , , 郭嘉 “不 治行检 ”、 曹操皆以智策而用之 。 建安十三年 , 曹操以崔淡 、 毛价为垂相东曹椽 , 并典选举 , 史载 “ 其所举 用 , 皆清正之士 , 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 , 终莫得进 。 务以俭率 人 , 由是天下之 士莫不以廉节 自励 , 虽贵宠之臣 , 舆服不敢 过度 ” 。 由此可见 , 曹操用人 虽然 “ 核之 乡 间 ” , 但其选举标准却是重才不 重德 , 这 就偏离了汉 代选举注董乡评的 本意 。 而何夔的建议 正是要使举贤 、 重德 与 “核 之乡间 ” 统一起来 , 因此 , 他一方 面批评过去那种 “ 用人未评其本 , 是以各引其类 , 时忘道德 ” 的偏向 , 另一方面 又建议曹操用人要先注重乡 评 , 这样才能使 “ 贤不肖之分 , 居然别 矣 ” 。 所以 , 何夔所说 介以为自今所用 , 必先核 之乡 阎 ” , 并不证明曹操用人未曾 “ 核之乡间 ” , 只 能说明曹操未曾将注重道德与 “核 之 乡间” 统一起来 。 换言 之 , 何夔所说 “ 必先核之乡 间, , , 实为强 调 用人 “必 先 ” 注 重道德之意 。 据说 曹操对何夔的建议甚以为然 , 其实这 只 是 一种敷衍之 举 , 因为在曹操统治时期 , 用人 “核之 乡 阎 ” 虽然是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途径 , 但唯才是举 的选 举标准并无改变 。 在何夔建议之后不 久 , 曹操又于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三年接连发布了两道 ” 求才令 ” , 便是 最好的证明 。 注 释 :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 第盯 页 。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 史论拾遗》第4 2 、 4 4页 。 《三国志 。 魏志 · 郭嘉传》注引《傅子》 。 《后汉 书 . 和帝纪》 。 《三国志 :‘ 魏 志 · 毛价传》 。 跳 丫 6 1 0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9:15 , Processed in 0.7426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