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曹操军事思想十题
(0 次评价)10519 人阅读0 次下载
2 2口社会科 学战线 · 19 9 7 年 6 期 · 军事学研究 速战速决 , 不致 因为暂时分兵 而招来危险 。 至于赤壁之战 , 虽然天时地利非其机 , 但就战争 形 势言实乃不失为用 兵的大好 时机 , 先此 他取得官渡之战 的胜利 , 击败 了袁绍 , 消灭了袁氏 兄弟和高 干 , 平 定了乌桓 , 西 方仍处 稳定 之中 , 马腾 “释部 曲还朝” , 实际已成了曹 操控制关 中的人质 , 张鲁 、 韩遂 、 马超以及益 州牧刘璋等皆无东下之 心 。 由此看来 , 曹操用 兵荆州亦 是先期解决了分兵应 敌之虑 , 所以他能组织起浩大的军队 。 大兵 压境 , 操至新野 , 刘琼 举 州 而降 。 后来兵败赤壁 , 那完全 是 另外的原因 , 天时不佑 , 疫疾流行 , 士卒不习水战 , 骄傲对 敌 , 中敌诈降之计 , 等等 , 而并非自分其势的缘故 。 另外 , 讨张鲁 、 征 马超 , 西伐关中 , 以 及进军濡 须口击孙权 , 一 时间概以重兵用于一方 , 而从 不分其大势 。 甚 至自将西出 , 在比较 好地分析了敌我军事态势后 , 竟然仅以张辽 、 乐进 、 李典等将七 千人屯合肥 ,“ 密教 ” 御敌 , 更见其何等重视一时间必 以重兵 用于一方 。 八 、 重地势而不以险固为资 袁绍 与曹操共同起兵 的时候 , 两人谈 起 “若 事不辑 , 则方面何所 可据 ” 的问题 , 袁绍说 他 自己将 “南据 河 , 北阻燕 、 代 , 兼戎狄之众 , 南向以争天下 ”, 而曹操 则说 “ 吾任 天下之智 力 , 以道御 之 , 无 所不 可 ” (《三 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 ) ) 。 曹 操当时还说 :“ 汤 、 武 之王 . 岂 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 , 则不能 应机而变化也 。” (《三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注 引 《博子) ) ) 可见 , 以地利和人事相比 , 曹操更重人事 。 无疑 , 这 是他高于袁绍的重要 之处 。 但 是应 该明 白 , 曹操的所谓不以险固为资是从大的战略角度说的 , 意谓重视 “ 险固 ” , 重 视地利 , 但 不单 从地利上考虑问题 , 不以地利作为战略决策的最 主要的根据 。 如从战术 、 战役的决策上看 , 那 就不同了 , 曹操不仅重视地利 , 而且相当重 视 。 他既 深知地利之重要 , 又颇善因地乘势而制 丘 《孙子 · 形篇》说 :“ 善守者 , 藏于 九地之下 , 善攻者 , 动于九天之上 , 故能自保而 全胜 也 。” 本谓 “藏 形 ” 与 “见形”。 如杜牧所说 :“ 守者 , 韬 声灭迹 , 幽比鬼神 , 在于地 下 , 不可 得 而见之 ; 攻者 . 势迅声烈 , 疾若雷电 , 如来 夭上 , 不可得而备也 。 ” 曹操则以自己的体验注 此文说 :“因 山川丘 陵之固者 , 藏于九地之下 , 因夭时之变者 , 动于 九天之上 。 ”“ 九地 ” 变指 各种地形 ,“ 九天 ” 变指各种天候 。 曹操 注解 虽然不本原意 , 但用 兵者必须重视地利与天时的 思想 , 却明显地表现 出来 , 并从此更加深深影响着历代兵家 。 宋人杜佑引申曹操之论说 :“ 善 守 备者 , 务因其山川 之阻 , 丘陵之固 , 使不知所攻 。 言其深密 , 藏于 九地之下 ; 善攻者 , 务 因天时地利水 火之变 , 使敌不知所备 。 言其雷震发动 , 若于九天 之上也 。” 直到今天 , 当代兵 家亦受曹操思想的影响 , 如郭化若将军今译 《孙 子》时注说 ,“九地, 各种地形 , 也含 极其深 秘的意思在内 ”,“ 九天 , 各种天候 , 也含有极其高远的意思在内 ”。 按此 , 郭化若把地利 、 天 时同藏形 、 见形综合在一起 , 把两种意思都包涵在译文中 , 译文便作 :“ 善于防守的人 , 深深 荫蔽自己兵 力于各种 地形之 下 ; 善于进 攻的人 , 高度发挥 自己的力量 , 动作于各种夭候之中 。 所以能保存自己而取得完全 消灭 敌人的胜 利 。” (郭化若 : 《孙子今译) ) ) 曹操重地形 是其一贯 的主张 。 理论上 , 他说 :“欲战 , 审地形以立胜也 。 ” (《孙子 · 地形 篇》注)又说 :“不 先知军 所据 及山川之形者 , 则 不能行师 也 。 ” (《孙子 · 军事 篇》注)还对 《孙子》所谓 “ 知敌 之可击 , 知吾卒之可以击 , 而 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 , 胜之半也 ” 的论说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8-19 02:50 , Processed in 0.70308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