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
。
上海古籍社排印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出版后
,
使学术界一
些同志产生错觉
,
以为嘉靖本《三 国志通俗演义》原本就是这样子
。
其实这种错觉的产生是由于很多同志没条件翻阅
《三国 志演义》多
种版本造成的
。
1 9 75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影
印嘉靖本此处与周日校本及志传系统各本描写一致
,
没有简略和神
化问题
。
而
1 9 2 9
年函芬楼影印嘉靖本中此处却出现了简略和神化的
情况
,
上海古籍社排印本就是以函芬楼影印本为底本点校排印出版
的
。
拿人民文学影印本和函芬楼影印本比较
,
我们发现
,
函芬楼影
印本对关羽之死的情节进行了处理
。
函芬楼影印本或其底本删掉了
嘉靖本中孙权劝降描写的两个相连半叶共三百零六字
(1 7
只 9 XZ)
,
在删除部分标有
“
此叶原本空白
”
字样
。
空白叶前描写关羽父子夺
路而走和被擒的两个半叶
,
对嘉靖本做了文字修改
,
就成了上文所
引忽听空中有人宣诏
,
关羽顿悟
,
弃却刀马
,
父子归神的神化描写
。
经过修改的两个半叶在版式上与前文 一致
,
字数相等
(两个半叶共
3 0
6
字)
,
字体
、
字形也相近
。
但与嘉靖本比较
,
很明显地看出这两
个半叶上的文字是后补刻的
。
函芬楼影印本出现的删改关羽之死情
节的情况
,
有两种可能
:
一种是函芬楼影印本的底本在印刷时
,
将
嘉靖本这部分原有的两叶版片弃之不用
,
而把修改后的文字仿照原
版字体
、
字形恰好刻满另外一叶版片
,
补在空缺处
,
以使上下文相
衔接
。
函芬楼本就是以这个本子为底本影 印的
。
如果是这样
,
其底
本的印刷时间当在万历后期或清初
。
其原因是万历末年朝野对关羽
的崇拜已达到称帝
、
称神的高度
②
。
另一种可能是
,
删改关羽之死情
节和补刻就是
192 9
年函芬楼本影印时所为
。
三
、
张飞的表字
凡读过通行本
《三国演义》的广大读者
,
都清楚地记得书中有
个生龙活虎似的人物张飞
,
字翼德
。
他是刘备的结义兄弟
,
辅佐刘
备创建了蜀汉基业
,
位居五虎上将第二名
。
而在明刊本《三国志演
义》中
,
张 飞 的表字却有
“翼德”
和
“
益德
”
的区别
。
在志传系统
刊本中
,
如嘉靖二十七年序叶逢春刻本
、
万历二十年刊刻的余氏双
一一
9 1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