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的人民性
(0 次评价)4002 人阅读0 次下载
老 有 奋 钦二帝被俘 , 北方沦于金人 , 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 盾 , 不甘作亡国奴的北方人民 , 自动组 织起来抗金 。 赵构也在南方建立起政权 。 为了共同抗金 , 北方的起义军派人来和南宋联络 , 提出 “忠 义” 的口号 , 人民的杭金组织也名为 “忠义军” , “忠 义社 ” , “忠义巡社” 。 当 时 , 忠的内涵 , 是爱国 。 因为君是国的代表 , 也含有忠 君的意思 。 但首先是爱国 。 所以 , 忠 义的口号 , 在当时是适合于各个阶级的 。 但忠和义毕竟是有区别的 。 忠 , 是臣对君应尽的片 面义务 。 《论语 》说 :“君使 臣以礼 , 臣事君 以忠 。 ” 义 , 是人与人间无私地互相帮助 , 互 相扶持 , 互相信任 。 因而 , 它更多是属于人民的道德范畴 。 人民通过义团结起来 , 抵抗压迫 者的压迫 。 所以 , 人民群众互相结合起来叫 “结义”, 几股力量联合起来叫 “聚义” ; 以武 力反抗统治者叫 “起义” 。 到现在 , 支持正当的行为 , 也叫 “主持正义” 。 五伦 中提到 “君 臣有义 ” 。 义 , 也可用于君臣关系 。 但君 臣关系应该如孟子所说 :“君 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 视君如腹心 , 君之视臣如犬马 , 则臣视君如路人 , 君之视臣如草芥 , 则臣视君如寇仇 。 ” 要 求臣要守臣道 , 君亦要守君道 。 如君不守君道 , 那就是 “贼仁者谓 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 , 残 贼之人 , 谓 之一夫 。 闻诛一夫封也 , 未闻截君也 。 ” 群众是可以起来造反 的 。 这样 , 义对于 统治者的制约 , 使统治者感到很不方便 , 不如忠只是臣下的片面 义务为有利 。 于是 , 在忠 义 二字中 ,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就产生了分岐 : 统治者要强调忠 , 被统治者却强调义 。 这斗争体 现在< 三 国 》上 , 则人民强调义 , 创造了桃园结义这一形式 , 把刘关张的关系定 为兄弟关 系 , 把关羽塑为义的化身 。 即使是无可改易的刘备与孔明的君臣关系 , 也是按照孟子所说的 来处理 。 刘备 “三顾茅庐” ,“ 白帝城托孤 ” , 孔明也报之以 “鞠躬尽 瘁 , 死而后已 ” 。 曹睿 信任司马兹 , 司马鳃也报之以 “三马 同槽 ” 。 整 个《三国》宣扬的最强音都是义 。 而封建士 大夫则诅咒桃园结义 , 竭力把刘关张的关系改为君臣关系 , 对关羽出于 义的不忘故 “交” , 弃曹归刘 , 强调成不忘故 “主” 。 为了表彰关羽的忠 , 宋元两代就把他从张飞赵云行列里超 拔出来 , 封为 “真君” , “武 安王 ” 。 明清两代 , 由于 《三 国 》的流传 , 关羽在民间的影响 更大 , 利用价值更高 , 又把他封为大帝 , 尊为武圣 , 和孔子分管文武 , 作为武人的楷模 。 为 什么把关羽抬得这么高呢 ? < 三国>的主角是诸葛亮 , 为什么不抬诸葛亮而抬关羽呢 ? 是因 为诸葛亮和刘 备的名份已定 , 他们间是君臣关系 , 诸葛亮之忠无可争议 , 而关羽与刘备的关 系 , 既可以讲兄弟 , 也可 以论君臣 。 人民要把他塑为义的化身 , 统治者却要把他塑成忠的典 型 。 为了和人民争夺 , 还制造了关羽死后如何显灵护国等许多鬼话 。 但不管封建统 治者如何 用尽心机 , 数百年来人民创造的< 三国> , 经罗贯中写定 , 已成为定型 , 封建统治者是篡夺 不了的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1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20:22 , Processed in 0.9928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