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少的一部。1987 年 1 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在昆明召开的《三国演义》
版本研讨会上,专家们对版本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此后, 《三国演义》
版本存逸和不同版本间的关系问题,越发现越多,越发现越认识到先前研
究的不足,这遂成为《三国演义》研究的热门题目。
现在,周先生已经完成了《三国演义》三十一种明清时期中外版本的
数字化工作。其中“演义系列”十二种,分别是:嘉靖元年本、朝鲜活字
本、朝鲜翻刻本、周曰校丙本、夏振宇本、夷白堂本、李卓吾本、钟伯敬
本、李渔本、毛宗岗本、英雄谱本、上海残叶。 “志传繁本”七种,分别是:
叶逢春本、郑少垣本、余象斗本、余评林本、种德堂本、杨闽斋本、汤宾
尹本。 “志传简本”十二种,分别是:黄正甫本、刘龙田本、朱鼎臣本、刘
荣吾本、二酉堂本、熊佛贵本、熊清波本、北京藏本、魏氏刊本、天理图
本、杨美生本、费守斋本。可以说几乎囊括了现存的古代《三国演义》刊
本,为开展《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
周先生在全面占有版本资料的基础上,他和陈翔华先生展开了《三国
演义》周曰校本的研究讨论,对中川谕的有关夏振宇本的文章也给以探讨。
对于黄正甫本是否 “古本” 《三国演义》 也做出了论据详实说理充分的辨析。
《三国演义》为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也是讲史长篇小说的开山
之作。这部将历史加以演义的小说,被清代章学诚称之为“七实三虚” 。 《三
国演义》本称《三国志演义》 ,似乎仅是据史书《三国志》 “演义”而来的,
其实《三国演义》所据史书不仅是《三国志》 ,还有《后汉书》和《资治通
鉴》 ,甚至还有《资治通鉴考异》和《晋书》 ,毛宗岗本《三国演义》还使
用了《世说新语》中的许多三国人物的故事。关于《三国演义》的虚实问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