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
耸诚感动
,
然后 经武观衅
,
长驱义声
,
咸
、
洛不足完矣
。
奈何当至之运
,
而强 人以私
,
此
犹力争
,
彼未心服
,
勤而靡获
,
不亦宜哉! "
(《诸葛武侯庙记) )
宁静淡泊的心态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
精神
,
以及
“虽九
死其犹未悔
”
参与政治 的
执着态度
,
要算是诸葛亮身上知识分子品行
最特殊的表现了
。
一方面 酬答知遇
,
在蜀 国
各方 面根本不具备 一统天 下条件的情况下
,
连年动众北伐
,
使这场 由蜀 国挑起的战争从
开始就先天不足
,
注定 了无意义 的结局
;
另
一方面 理 民治国
,
赏罚公平
,
“荣 恩
并济
”,
“不别
治生以长尺寸
”,
博得人 民的拥戴
,
死
后
“百姓
巷祭
,
戎夷野 祀
”
(《襄阳记》)
。
至
此
,
诸葛亮知识分子特质以封建道德准则表
现出来
,
登上 了贤相典范的位置
。
值得注 意
的是
,
广大人 民的思想意识常常为封建统治
者所束缚
,
所以即便 是正统观念在他们 中有
相当影响
,
但他们也并不单单视诸葛亮为扶
刘抗曹的忠 臣
,
而把他看成智慧的典型
、
道
德的化身
.
总的说来
,
由于 人们出发点的不 同
,
或
谓诸葛亮为杰 出政治家
,
或谓军事家
,
但诸
葛亮的这些才干却是建筑于广博知识之上
,
因此说他是一位以知识创建功业的知识分子
恐怕不为过
。
诸葛亮早年浸润于儒学
,
但又
不被其所束缚
;
青年遵奉黄老
,
又终究不成
山林中人
.
政治生涯注 入法治因素
,
私人感
情透出淡泊处世
.
这种种
,
正是那时的社会
环境制约而形成的
。
(作者 单位
:
成都式侯祠博物 馆)
贵任编辑社科
(上接1 23页)当 面
“宣 示方 略”
刘焉受有救
命而行
。
自
“
前
(刺 史刘隽
”
至
“
为国生
梗
”
一段文字
,
无论 从 内容还是 从语气看
,
实
即灵帝当 面向刘焉宣示的方略
、
命令
。
故标
点当作
:“
软禹为益州刺史
:‘前
刺史刘
隽
、
谷节俭 皆贪戏放激
,
· ·
一
为国生梗
。’
禹受
命而行
,
”
1
.
体例不一
例
30
.
《邢顺传》
:“邢
题
、
字子 昂
,
河间
漠人也
。”
(352/2)
按
此为本传首句
.
本书标点体例
,
每
传首述所传者姓名与字时
,
姓名与字之间一
般不加标点
,
偶有加标点者亦加逗号
。
当依
全书体例
,
取消
“颧”
字后的顿号
。
例
31
.
《邓芝传》
:“权与亮书曰:‘丁 众
淡张
,
阴化不尽
;
和合二国
,
唯有邓芝
。
”
,
(107 2/4)
按
“
阴化
”
系一蜀 汉官员之 姓名
。
《蒋
碗传》
:“举
茂才
,
碗固让刘琶
、
阴化
、
庞 延
、
廖淳
”,
(1 057/4 )
其
“
阴化
”
加有专名号
。
本
段 中
“阴化”
未加专名号
,
当 依本书标点体
例加上
。
例3 3
.
《孙权 徐夫人传》
:“弟
柞袭封
,
亦
以战功至芜湖督
、
平魏将军
.
”
(1198/ 5 )
按依本书标点体例
,
职衔中之
“魏
, ’.
“
蜀
”、“
吴
”
等专用名词
,
均标专名号
.
本段
中
“平魏
将军
”
之
“魏”
未标专名号
,
当依
例加上
。
(作 者单位
:
成都式侯祠博物馆)
责任编辑谢科
12 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