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谈《三国演义》诸葛亮出场的艺术
(0 次评价)3831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元、孟公威、其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作者让他们穿梭般上场制造假象, 大有兵不厌诈的情景。作者充分利用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渴望心理,反复运 用“忽闻” “忽见”等字眼,牵动读者的神思,挑起一个又一个悬念,然后 在似是而非的迷阵中把读者引入不知底里莫测高深的境地。作品中出现的 这五个人物有的是少年,有的是老者,形式各异,容颜相疏,而作者竟能 屡设骗局,摆迷魂阵,其原因就在于此时读者心目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诸 葛亮形象。作者虽洋洋洒洒大施笔墨介绍诸葛亮,但从不给形象外形以鲜 明特征,如年岁、相貌之类,这就使诸葛亮的形象有很大的可塑性,读者 只能从气质上去猜度,却不能从形貌上作判断,作者用心之精细可见一斑。 “三顾茅庐”一节,作者本意是有意布置一个有利形象的氛围,让诸 葛亮出山,但其笔墨却始终不离“避世” 。卧龙冈清净异常,在大乱之年这 里依然是世外桃源,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 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出入其间者,无不是悠乐闲散无意功名 的逸人隐士,或歌“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或歌“乐躬耕于 陇亩兮,吾爱吾庐。 ”至于诸葛亮则高吟“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 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 不足! ”无不是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意思,甚至草堂门上也大书一联: “淡 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出山与避世是决然相反的矛盾行动,但这行动上 的矛盾在诸葛亮身上却是统一的。 “避世”仅仅是“出山”的曲折反映。司 马徽再荐名士一节,有一段文字: “众闻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止比管仲、 乐毅, 其才不可量也。 ” 管仲、 乐毅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 这就表明诸葛亮并不是那胸无大志的碌碌之辈,只是怀才不遇而已。正因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5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20:56 , Processed in 0.7499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