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一九九八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
(0 次评价)7304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7 充分显示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可以说, 《三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 是作者将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有机结合, 并充分发挥小说家的想象的结果。 作者对小说结构的成功运用,使全书获得了高度的完整和统一。与朱伟明 的见解相近,韩国学者李哲洙的《<三国演义>叙事结构新探》 (载《明清 小说研究》1998年第2期) ,认为《三国》叙事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 是在“拥刘反曹”中心思想引导下,以蜀汉兴亡为主轴;作品情节的内在 结构,属于由多种矛盾冲突构成的网状结构。文章还进一步指出,先秦两 汉的史传文学可以说是《三国》叙事结构形成的远因,宋元话本则是其近 因。 关于《三国演义》的语言艺术,过去专题论文甚少。刘永良的《<三 国演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载《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8年第1 期) ,着重探讨了《三国演义》在人物语言运用上的成就,指出《三国》的 人物语言很有个性,其中曹操、张飞、关羽、诸葛亮等人物的语言尤为突 出,以致“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 。其他一些人物,如刘备、孙权、周 瑜、鲁肃、蒋干等,语言也都很有个性。甚至像吴国太这样的次要人物, 其语言也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文章的论述来自作者踏踏实实的研究,有 益于人们更为全面地把握《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此外,本年度值得注意的论文还有陈桂声的《关于西班牙爱斯高里亚 尔修道院所藏之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 (载《明清小说研究》 1998年第4期) 。 文章介绍了嘉靖二十七年 (1548) 元峰子序本 (英 国学者魏安称为“叶逢春本” ) 《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的基本情况,并将 其与庸愚子序本(通常称为“嘉靖本”或“嘉靖元年本” )作了初步的比较,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1 13:24 , Processed in 1.6613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