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谈《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的艺术风格
(0 次评价)412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才是眼见。全场的中心人物关羽往来于战场、会场之间,他的冲锋陷阵的声 势和神威,是耳闻; “鸾铃响处,马到中军”的刹那之间,可以说是耳既闻,眼已 见; “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的英武气概,才是眼见。而会场上的人们,时而 “大惊”,时而“失色”,时而“失惊”,时而又“大喜”,时而又“大怒”或 “大叫” 。这些激荡不安的情态,又无一不和战场的动静紧紧相关。这样就 把战场和会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同时,由于既有会场,又有战场;既写耳 闻,又写目睹;既有实际情景的描绘,又有情势气氛的烘托;就对英雄人物的 创造,更起一种传神壮威的作用。 这种实写会场,虚写战场的艺术手法,首先是在有限的篇幅里取得了更 大的容量,丰富了作品的思想、艺术。既不至陷于孤立地去表现一个人或者 一件事,同时又可以通过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巧妙地揭示诸侯军内部的复杂 性;使中心人物的形象在复杂的矛盾关系中突现出来。这支讨董大军,本来 是由十八路诸侯纠合起来的一支混合联军,内部关系复杂,矛盾重重。 安排这 样一个会议场面,就便于在描写敌我双方决斗于疆场的同时,又表现出联军 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会场的空气是那样的波荡,人们之间的情绪又是如此 的对立!有惊有喜,有恼怒,有喧嚷,有争吵,有议论。同样是斩华雄这一件事, 有人喜,有人怒。同样是关羽这一个人,有人敬重,有人歧视;有人把酒称庆, 有人大声喝斥;有人当面排斥,有人背后拉拢。打了胜仗,本来应该庆贺,可 是反而不欢而散;得功者本来应该受赏,可是反而要“赶出帐去” !这些,都 揭示出诸侯军统一战线内部豪门和白身、腐朽的贵族和新兴势力之间存在 着尖锐的矛盾。使人不仅清楚地看到诸侯联军的貌合神离、各怀鬼胎的真 面目,而且也预示了他们分崩离析的必然趋势。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6:12 , Processed in 2.68051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