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出错误决策的原因。
《三国演义》所描绘的智谋之士,他们能作出正确决策,都是因其实
事求是,即他们总是在对相关的事和人的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具
体的分析而后作出决策。孔明的“隆中策”就是这样提出的。这个“千古
奇策”并非孔明空想出来的,而是他根据当时天下大势进行深刻研究得出
的结论。孔明虽高卧隆中,但经常关心世事。由于荆州地处东西南北的交
通枢扭,是各处消息汇集之点,孔明因此了解天下大势如指掌;又与学友
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等指点江山,议论是非,彼此集思广益,故能作
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荀彧为曹操提出坚守官渡待敌变而击之的决策,
也是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作出的,也是操唯一可行的决策。当时曹操
与袁绍正进行一场殊死战,以绍强操弱,操一退必为绍所乘。正因操坚持
“坚守待变” ,绍内部终于发生分裂,许攸来降而献烧鸟巢粮之计,打败了
袁绍。郭嘉定冀州、辽东的“急之则合,缓之相图”这一奇策之能奏效,
这是因他对袁谭与袁尚的矛盾、公孙康与袁尚、袁熙的矛盾有清楚而深刻
的了解,如果他们之间没有矛盾,郭嘉这计也就不可能实现;正因他们之
间有矛盾,急攻之,为了共同的生存则联合抗敌;缓之,他们之间的矛盾
必发作而互相攻杀。吕蒙能袭荆州,也因其对荆州的防务及关羽其人甚了
解。故托病辞职,让未有远名的陆逊接其守陆口之任,以卑词傲关羽之志
使其轻敌麻痹,因而偷袭得逞。邓艾偷渡阴平小道,不是主观冒险,而是
在知敌无备的情况下作出的明智决策。其行最险之计,实是行于最安全之
地,故能偷渡成功,直捣成都,非常之计建了非常之功。孔明病逝五丈原
后,其后继任者将琬、费祎鉴于蜀魏力量过于悬殊,坚持保境安民的政策,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