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不从。 ”这段话透露出诸葛亮的固执专断恃才居功自傲自负。自我中心意识
左右着他,让他无视一切,哪怕是正确合理的见解决策。 “中国知识分子,虽然
有文才武才之分,但都把‘立功’和‘留名’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
柱。有些人能够如愿以偿,有些人未必能达到目的。原因当然很复杂,其中有
一条很值得后人注意,就是他们的功名之心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就会‘立功’
‘留名’;如果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不管本领多大,‘功名’欲望多强,也只
能以悲剧告终,充其量不过被后人誉为失败的英雄罢了。 ”完全可以说,不顾
蜀汉积贫积弱现状一意孤行的诸葛亮永远都处于一种强力意志的掌控支配
之下,他可以摆脱来自外界外物及客观环境的任何束缚和干扰,但却无法摆
脱无法卸下压在自己身上沉重的功名精神枷锁。不仅如此,相反越到最后这
样的枷锁压迫愈来愈彰显。他被一条无形的绳索导向着自己的意识言行,不
由自主而又不能自拔。然而,“历史既不与人缠结在一起,又不与任何特殊对
象缠结在一起。 ” 在一位儒家超人与历史发展必然的拔河比赛中,结局是不
言自明的,悲剧也是不言自明的。他最后不但没有实现自我作为传统儒士借
助超凡实力攀上人生颠峰的梦想,而且在夙兴夜寐中病势于五丈原上。更有
讽刺意味的是,即使面对死亡面对自然生命的萎谢,这位封建狂儒亦展示了
主体意志意欲主宰征服的非常情结。他借天象骧星作法祈望延寿,只是不曾
如愿,留下千古遗恨。
“乱世出英雄”,诸葛亮无疑是英雄,但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悲剧英雄。
他的非凡智慧事实上是他强力意志的发动机,让他经历了人生轨迹由希望
到失望绝望的全过程。而作为实现自我超常意志手段与条件的忠于蜀汉义
举,千百年来却又依附单向度阐释的封建正统道德观成了他个人主体形象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