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7
还让陶谦借机演出了“三让徐州”的闹剧,更把刘备推上了“仁德宽厚”
的正人君子典型。
第三,非但曹操,就是孙权、刘备,在他们本身即使根本没有称帝之
心时,其下属也千方百计瞄准机会,怂恿、鼓动其“早登大位” 。为什么?
刘备在攻下两川之后, “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 ,刘备不肯,诸葛亮
劝谏时就道出其中原由: “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
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
义,恐失众人之望。 ”刘备颇为坚决地说: “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 ,可
又不能强逆属下,只好暗示他们“可再商议长策” 。但诸将不解,还是一个
劲儿地说: “主公若只推却,众心解矣。 ”深谙刘备心理的诸葛亮,只好出
来做众人的思想工作: “主公平生以信义为本,未肯便称尊号,今有荆襄、
两川之地,可暂为汉中王。 ” (第七十三回)二年之后,为劝谏刘备登位称
帝,诸葛亮又故作忧虑成疾,对刘备喟然叹曰: “……文武官僚,咸欲奉大
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
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刘备
见事态如此严重,只好摈弃“恐天下人议论”之潜藏于心底的想法,答应
即位称帝(第八十回) 。由此可见,心存大志(其最高境界就是登帝位) ,
是吸引、汇聚、团结人才,巩固、发展事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刘表、刘
璋同为汉室宗亲,又都占有战略要地,且都民附粮丰,兵强马壮,但就因
为他们胸无大志,不敢向四方展足,只是“坐守城郭” ,充“守户之犬” ,
所以不仅失去了众多有才智的人,而且连祖宗的封地也失去了,其本人或
后世子孙成为他人的俘虏。曹、孙、刘都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人,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