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多重叙述中的刘备形象
(0 次评价)691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4 有条件地授诸葛亮以取代之权又是对儿子命运作出的一种明智安排。某些 论者或许认为小说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真诚相待,其实,白帝托孤的叙 述者应该是非常自觉地写刘备之伪的,因为诸葛亮作为深知刘备的智者, 是不可能不知道刘备托孤之言的真伪的,他为什么听后会汗流遍体,手足 失措,以致磕头流血?叙述者如果不是着意表现刘备之伪,为何不完全袭 用《三国志》原文而另外行文?如果说, 《三国演义》总体来说,因为多重 文本叠加,多重叙述眼光交织而导致了刘备性格之复杂、矛盾的话,那么 这里恐怕主要是因为这一特定章节的叙述者本人对人性理解的复杂性,以 及对刘备性格的刻意复杂化和深化。如何详细去分辨其间的关联与差异, 只能留待以后了。 【参考文献】 (1) 《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 〈三国志演义〉序》 ,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8 年版,第 737、741 页。 (2) 《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 版,第 9 卷,第 127 页。 (3)凌宇: 《符号——生命的虚妄与辉煌》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7 年版,第 137 页。 (4)范道济: 《刘备:反讽叙事的不朽典型》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 1999 年第 2 期。 (5)刘敬圻: 《明清小说补论》 ,北京:三联书店,2004 年版,第 4 页。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10 20:53 , Processed in 0.58630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