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由于没有对照《后汉书》与《晋书》 ,如加上后,其真实度可能会有提高。
其中虚实问题,一直在学术上争论不休。 “七实三虚”是说它的大致走
向,但不能拘泥量化。 “演义”为历史小说提供的成功经验是: “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 。
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层面, 历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是对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经历事实的记载。文学是重在塑造人物典
型。 《三国演义》虽是当之无愧列入中国四大名著,但不是历史而是演义小
说。所以,不能完全站在史学的角度评价其真实性。在《三国演义》中的
“公元 207 年,刘备三顾茅庐” ,当年 27 岁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
壁,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既照顾历史又突出了人物和情节。赤壁大
战中诸葛亮固然是重要参与者, 其作用远非 “演义” 中渲染的突出; “演义”
浓墨重彩地刻画诸葛亮的智绝无双;写曹操又不同凡响,处处却落周瑜彀
中。周瑜、孔明斗法又总是孔明棋高一筹,非曹操、周瑜所能望其项背。
作者将大量笔墨倾注于诸葛亮身上是着意刻画一个神机妙算无人可及、黑
云压城却能运筹帷幄,气定神闲的军师形象。
三国故事中最为精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部分往往是虚构最多的
部分,如: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打黄盖、草船借箭、连环计、借东风、
火烧战船、智算华容等等,这些情节经过戏剧化的演绎,千百年来早已脍
炙人口,妇孺皆知,并由此产生出许多成语,影响深远。实际上人们耳熟
能详的故事大半是艺术虚构,或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虚构最多的部分,恰是“演义”最为精彩的部分,真应了《红楼梦》 :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之言。赤壁之战、火烧战船、曹操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