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演义》文体之集大成
(0 次评价)496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中国的历史家仍然谨守不作直接心理描写的规范,宁愿有所遗憾也不以牺 牲实录原则为代价。 《三国演义》中也不乏这种情形。 比如,曹操在打败袁绍后,曾为之设祭,流涕不已,并“以金帛粮米 赐绍妻刘氏” 。曹操的这一举动,是装腔作势,还是真心诚意?读者的意见 向来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设想,要是作者能揭示出曹操行动后面的心理 原因,那么,读者中间就不会有什么分歧了。 也许有必要指出,在部分准话本体章节中, 《三国演义》往往能直接进 入人物的内心,比如第九十三回。姜维被孔明的反间计逼得进退无路, “维 寻思良久,前有孔明,后有关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 ”直接交代姜 维“寻思”的内容,读者便不再有什么疑惑。由此一例,不难看出,面对 人的心灵世界,准纪事本末体与准话本体的描写态度是大相径庭的。 和正史一样,准纪事本末体的人物语言大都以理性色彩见长,而个性 化程度较低。 “郭嘉遗计定辽东”是个恰当的例证。曹操平定并州后,郭嘉 极力主张西击乌桓, 他阐述理由说: “主公虽威震天下, 沙漠之人恃其边远, 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 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 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 ”郭嘉的这 段分析,曹操赞之为“极是” 。所谓“是” ,乃就其真知灼见而言。确实, 郭嘉的语言是高度理性化的, 体现了这一历史人物洞察事件的深邃的目光, 能传达给读者许多智慧。如果以个性化为标准来衡量。这种语言便算不得 上乘了。其它如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 ,以及第五十九回曹操见西凉 增兵则有喜色的情节,其写法近于《左传》之“曹刿论战” ,目的也正是通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9:42 , Processed in 0.87539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