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9
势力达到颠峰。第 109 回“废曹芳魏家果报”则可以看作曹魏集团衰亡的
先兆。 司马昭在篡夺曹家大权后,同样也扑灭了魏主曹芳的密谋活动,诛
杀了张缉、张皇后等人,与曹操当年的做法如出一辙。第 119 回“再受禅
依样画胡芦” , 魏主曹奂亦筑受禅台禅位给司马炎,司马炎亦封曹奂为陈
留王。至此晋承魏祚,曹魏集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曹操和司马昭一前一
后两次“屠后” ,曹丕和司马炎一前一后两次“受禅” ,四次宫廷政变勾勒
了曹魏集团由盛而衰的发展轨迹。 “两汉经营事颇难,一朝失却旧江山。黄
初欲学唐虞事,司马将来作样看。 ” “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
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 “昔日曹瞒相汉时,欺他寡妇与孤儿。
谁知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 “晋国规模如魏王,陈留踪迹似山阳。
重行受禅台前事,回首当年岂自伤。 ”正如点缀在这些章节中的诗句的反复
咏叹:作者有意加强历史事件的相似性,从而凸显“天道循环” 、 “因果报
应”的历史观。毛宗岗的《三国志演义回评》也指出: “献帝有衣带诏,曹
芳亦有血诏;汉有伏后之见弑,魏亦有张后之见弑;汉有伏完、董承之事
泄, 魏亦有张缉之事泄。 报应之反, 何无分毫之或爽耶?” [3] (P473~474)
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看,前后两次“屠后” 、 “受禅”的循环往复、首尾呼
应更强化了叙事结构的严整圆满。 “纷纷世事无穷尽,茫茫天数不可逃” 。
《三国演义》正是在这种多重回环结构的相续相套之间展示出三国时代变
动不居、周流不殆的政治谋略与尘事风云。循环往复、首尾呼应在叙事过
程中的反复使用,显示了古代小说家以“天道圆”的观念把握生活、自觉
追求圆通完满的艺术美感。
“哲学与文学是同一质地的不同样式” [4] (P270) 。双方可能基于大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