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于劝勉后主清心寡欲,任贤用能。 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息,用最为简洁的语言
和相近而不同的文体为各自辅佐的君主谋划着吴蜀两国的未来发展趋向。
这两种文体在当时使用的场合却是不同的。笺,为札书,奏本。 《说文》
曰: “笺,表识书也。 ”《文心雕龙· 书记》 云: “若夫尊贵差序,则肃以节文。 ……
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奉笺。 ”另据张华《博物志·文籍考》
所载,主要是郡民对郡守陈事时用的一种文体。明人徐师曾则对这一文体的
使用做出了相类似的总结:“古者君臣同书,至东汉使用笺记,公府奏记,郡将
奏笺。若班固之说东平,黄香之奏江夏,所谓郡将奏笺者也。是时太子诸王大
臣皆得称笺,后世专以上皇后太子,于是天子称表,皇后太子称笺,而其他不得
用矣。 ”(《文体明辨序说》页 123,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而周瑜公元
175—220 年在世,先事孙策,策死又事孙权,曾被拜为南郡太守。在此他对孙
权上书用“笺”体文,时值东汉末年,应该通晓这种文体使用的场合。孙权很
早就参与其父兄经营东吴,并在黄武元年(公元 222 年)成为东吴大帝,这时周
瑜已经作古。也就是说,周瑜死前,孙权尚未正式登基称帝,他是以中护军、
都督等幕僚身份,向孙权上奏这篇笺文的,将那时实际已是东吴大帝的孙权
视为太子,甚有不恭之虞。
与此相反,诸葛亮辞世之前,所用“表”体文章,则完全符合当时的文体
使用的礼仪规定,是臣对君而用的文体。因为诸葛亮辞世前的西蜀与周瑜辞
世前的东吴有所不同,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已于章武元年(公元 221 年)称
帝,刘备驾崩之后,后主刘禅又于公元 223 年继位,尽管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
之主,而诸葛亮的行文却是符合君臣礼仪的。 “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
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