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有司马徽指点诸葛亮拜访名师酆玖, “以君才,当访名师,益加学问。汝南
灵山酆公玖熟谙韬略, 余尝过而请教, 如蠡测海, 盍往求之! ” 遂引亮至山,
拜玖为师,得《三才秘箓》 、 《兵法阵图》 、 《孤虚相旺》诸书,揣摩百日,
尽致其妙。学成后,酆玖又指点武当山北极教主“有琅书、金简、玉册、
灵符,皆六甲秘文,五行道法,吾子仅习兵陈,不喻神通,终为左道所困。 ”
于是引至武当山拜见。诸葛亮道术学成始悟神人指点,自命不凡。司马徽
见之改容曰: “真第一流也。 ”[19]这些故事显然是编造出来的,但是从某种
角度来说,却符合很大一部分人的崇拜心理。诸葛亮是贤相,是伟人,当
然也可以是“神” 。观念中的神需要进一步具体形象化才能广为流传。 《三
国演义》 中对诸葛亮形貌的塑造也与传说故事中的内容保持了惊人的一致,
特别是在上述第三类虚构的故事情节中。 “设坛祭风”中“孔明于十一月二
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 ”[20]“五丈
原禳星”中“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 ”[21]
“定军山显圣”中“忽然一阵清风过处,只见一人,纶巾羽扇,身衣鹤氅,
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
概。 ” [22]这些对诸葛亮进行形貌描写的片断中, “鹤氅” “道衣” “披发仗剑”
“纶巾羽扇” “素履皂绦”等都是道士的装扮,这就很容易使人联系到传说
中求仙学道的故事。不仅小说,就连各类戏剧特别是京剧中的人物扮相,
甚至成都武侯祠里供千秋万代膜拜的诸葛亮塑像也是如此。小说、戏剧、
塑像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联系,由形象而抽象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想观
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历史中的“人”就逐渐幻化成了人们心
目中的“神”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