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历史人物的社会价值与史学求真——对“把诸葛亮拉下‘神坛’”的思考
(0 次评价)480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史实,作为将其拉下“神坛”的理由之一。本来,研究诸葛亮某次军事行 动之成败无可厚非,但上述研究所谓是为了还原历史真实的说法笔者不敢 苟同。 “历史真实, 基本的任务是呈现历史的真实面目, 把历史上曾存在的、 在历史学视野中有意义的事实面目描述出来。 ” (2)P22《资治通鉴新注》 对前述学者之所指有如下记载: 太和二年 (228) 诸葛亮上书汉主刘禅说 “先 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 之才,固当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 与伐之!……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 之意愿也,……” (3)P2411 由此记载可体味出诸葛亮对于蜀汉的忠诚是 其出兵的主要原因,同时敌强蜀弱的形势也迫使蜀必须采用攻战才能捍卫 生存之地。学术研究的对象既然是历史人物,就要对史实记载进行全面的、 仔细的考察,否则,怎样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呢? 从古至今,诸葛亮的艺术形象一直是国人尊崇的表率。其所以长期受 到如此厚爱,乃社会需要使然。不管是小农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 无论是在封建正统意识中还是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里,诸葛亮的形象及其人 格都受到认可和推崇。这足以证明其社会存在的有益性,也说明他的存在 有着普遍的社会价值需要,史学求真完全没有必要将其拉下“神坛” 。 其实,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与史实真实的出入是普遍存在的。历朝历 代的忠烈之士,近代的民族英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猛将,中国共产党的 无数先烈,为新中国建设事业献身的英模等等,这些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 展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历史真实与社会价值的矛盾(譬如,前段时间 一些媒体炒作的关于董存瑞炸碉堡、琅琊山五壮士等的“真实性”探讨)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8:55 , Processed in 0.6205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