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诸葛亮是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
愿望,自然随之具有了人民所希望的旷世绝俗的超人才智。作者通过众多
的战争来塑造诸葛亮的智者形象。在我国历史上,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相
比,无论是参战人数之多还是波及范围之广,赤壁之战都不及官渡之战。
但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影响力却远远高于官渡之战。作品用八
个回目来描写赤壁之战,三倍于官渡之战。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目的在
于通过大笔渲染突出诸葛亮的旷世奇才。赤壁之战的对峙双方主要是东吴
周瑜和魏国曹操,诸葛亮只是穿插在东吴的一个说客而已。但纵观全局,
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中,战争的每一个环节缺少了诸葛亮
的参与都不能继续下去。开战之前,诸葛亮只有说服东吴,使得吴蜀联盟
共同迎曹,才会有赤壁之战的爆发。诸葛亮刚到柴桑,就受到东吴主降派
的干预。东吴智囊团,包括张昭、顾雍等二十余人全部登场,企图难倒孔
明。孔明先生羽扇纶巾,风度翩翩,舌战群儒、各个击破,说的东吴众人
哑口不语,无言以对,充分体现了他能言善辩、博闻强记,满腹经纶的雄
才大略。难倒众儒之后,又察言观色,说服孙权,最后又用激将法,使周
瑜积极抗曹。他利用曹操的《铜雀台赋》借题发挥,巧妙地篡改了原文。
原文中有关几句是: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乔于东南兮,
若长空之螮蝀” 。为激周瑜,诸葛亮将其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
与共。 ”赋中之“桥”本为连接“玉龙” 、 “金凤”的桥,诸葛亮将其改为“二
乔”指代美女“大乔”和“小乔” 。将原文“连”字改为“揽” 。将“东西”
改为“东南”暗示曹公欲将东南(东吴)之地的美女(大乔、小乔)占为
己有,安度晚年。气急败坏的周瑜马上中计,决心抗曹,孙刘联盟正式形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