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7
自幼熟读兵书、熟谙兵法的马谡,也曾出过不少好主意,用他那军事
理论知识,为其集团立过功。马谡奉主上敕命携九国前来慰问,孔明向他
发问,他头头是道的分析了南人特点及其形势之后,提出“夫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他的见的颇得孔明的赞赏。
从此马谡作了参军,便随孔明一起南征。马谡的攻心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擒孟获”时,马谡用计得到孔明的夸奖,以计而行取得了欲期的胜利。
曹睿即帝后,司马懿操纵了雍、凉兵权,孔明疑为后患。马谡看清曹睿对
司马懿素怀疑虑,就用反奸计予以离间,使司马懿几乎掉了脑袋,终于削
职回乡,这一成功也使孔明大为兴奋。然而,尽管他出过一些上策良谋,
取得了成功,但他自身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实战经验,理论
与实践在他身上是脱节的,这就使他陷进了教条主义泥沼,再加上他被眼
前的赞扬声冲昏了头脑,失却心理平衡,进一步滋长了他性格中夸夸其谈
不重实际的一面。这就最终酿成了失掉街亭,身受戮处的结局。马谡被斩
就是一个空头理论家的悲剧。
刘备临终嘱咐, “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
先主驾崩时为马谡失败设下伏线。街亭败北,马谡犯了双重错误:第一是
思想错误,骄傲轻敌,狂妄自大,违背了孔明“惟谨慎”的军事思想。他
根本不把敌人放在眼里,说什么: “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濬亲来有何
惧哉! ”又笑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完全错
估了形势。他既违背孔明的军令,又拒绝了王平的忠谏,果然魏兵断汲水
道,山上无水,蜀兵自乱,丢了街亭。第二是理论上的错误。他开口“孔
子” ,闭口“兵法” ,却忽视了实地战况。他屯兵山上的理论:一是“凭高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