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7
街亭失守时王平设过“空城计” 。 《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王平传》
载: “建兴六年, (平)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
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
魏将张郃疑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退。 ”
(3)P1049—1050
吴将黄盖和朱桓也运用过类似的“空城计” 。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
书·黄盖传》载: “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黄)盖领太守。时郡
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
走,尽归邑落。 ”黄盖乘胜追击, “诛讨魁帅” ,平定了蛮夷叛乱。 (3)P1285
《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朱桓传》中说,魏将曹仁带兵数万进攻濡须。
“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
仁。 ” (3)P1313 曹仁果然派人攻城,朱桓身先士卒,奋勇征战,后获大胜。
由此可见, “空城计”在我国历史上确实多次被运用于战争实践之中,
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7.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3)陈寿,裴松之·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左丘明·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1.
(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6)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