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大殊吴
、
蜀虽 名因汉制
,
亦有异同
。
而陈寿《三国志》
无志
、表,
裴松之注亦复杂
无准
。
洪氏搜采诸书
,
撰是书以补其 缺
。
其改
“
志
”为“
表
”,
便于集三国之异同
,
汇一
时之体制大略
,
又参用《汉 书
·
百官公卿表 》
之例
,
记其居官之人
,
以验证此官之有无
叙其迁转之阶
,
以比较诸职之 高下
。
魏制
较详
,
吴
、
蜀为略
,
故首列魏
,
其次蜀
、
吴
,
以
详缀略
,
便于参较互稽是官表于每官职
之下
,
列所置之年
,
职权范围
,
体禄多少
,
居
官品位及所 录材料的出处
,
然后 列居是官
者人数
、姓
名
,
居是官的时间
。
《三国职官
表》撰成以后
,
使考三国官制者
,
有了依据
。
是书有道光二年年李兆洛刻本
、
正
觉楼丛刻本
、二十
五史补编本
。
公元年清乾隆四十年
三 国志补注训话作者沈钦韩诞生
。
案 沈氏对三国志》颇有研究
。
所著
三国志补注训话》八卷
,
今只有《补注训话
二》稿本四卷
,
其余 皆未见 传
。
《补注训话
二》四卷
,
有对《三国志》中名物
、
词义的训
释
。
是书有上 海 图书馆馆藏稿本
、
北京 图
书馆馆藏抄本
。
与沈钦韩 同时 的潘 眉撰 有三 国志 考
证八卷
。
案是书 自序云
“
近钱竹汀少詹著《考
异》三卷
,
与陈少章书并传
。
眉不自量
,
更
疏其 可知者
,
凡衍文 若干条
,
脱文若干条
,
讹文若干条
,
异同若干条
。
其 浅显易改者
,
即不赞辫又 间采传 纪
,
略为驳解
。”是
书有
广雅丛书本
、
史学丛书本
、丛书集成本。
《三国志旁证》作者梁章拒诞生
。
案梁章柜字阂中
,
又字筐林
。
所著
三国志旁证》三 十卷
,
杨 文荪为之序云
“
梁筐林先生 熟精乙部
,
于 陈书装注积数
十年之力
,
研求独深
。
及搜采群籍
,
一一疏
通证明
,
即近人著述
,
亦掇拾靡遗
,
去其疑
而存其信
,
于典地辫析尤审
,”是
书虽名旁
证
,
实具集解性质
。
除大量征引古籍外
,
还
荟萃了百余年来诸家对《三国志》研究的成
果
,
并还搜集了一些名流学者对《三国志》
研究未成专著的论述
。
《三国志旁证》征引
前人的成果
,
大体说来在文字校勘方面
,
多
引殿本考证和何悼
、
陈景云等人之说
。
在
史事的补充考订方面
,
大量征引《后 汉书》
、
《晋书》
、《
御览》等古籍
。
在词意典故的训
释方面
,
多引沈钦韩
、
潘眉等人之说
,
亦间
有己意
。
在地理注释方面
,
大量征引 水经
注》
、《
太平裹宇记》
、《
读史方典纪要 》和《 清
一统志》等
,
以注 明古地之当今位置
。
此书
有道光家刻本
、
广稚丛书本
、
史学丛书本
、
丛书集成本
、
公元年清乾隆四十一年
过庭录》作者宋翔凤诞生
。
案 宋氏字于庭
。
《过庭录》中有评 陈
寿一文
,
认为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介比较正
确
,
指出诸葛亮确实不善用兵
。
公元年清乾隆四十五年
钱大听撰 廿二史考异》一百卷刊潜研
堂钱 氏本
。
公元年清乾隆四六年
三 国疆域志 作者张澎诞生
。
案 张氏字介侯
。
所著《三国疆域志》
为清代补《三国志》志书三种之一
。
洪亮吉 补三国疆域志》刊印卷施 阁全
集本
。
公元年清乾隆四七年
《三 国志旁证》作者杨文荪诞生
。
案杨 氏字芸生
。
所撰三国志旁证》
认为裴松之注
“
征引太博
,
亦不免芜杂之
病
”。
公元年清乾隆四八年
三国志证闻作者钱仪吉诞生
。
案钱氏字蔼人
。
号心壶
。
钱氏在编
撰《三国会要 》时
,
按何掉
、姜哀英、
陈景云
、
李清植
、杭世骏、赵一
清
、
下转第页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