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清康熙五六年
三国志续 考证》作 者卢文韶诞生
。
案卢氏字绍 弓
。
所撰《三国志 续考
证》一卷
,
为考补武英殿本
。
现有南京图书
馆藏抄本
。
公元年清康照六十一年
清学 者王鸣 盛 诞生
,
撰 有《三国志商
榷》四卷
。
案王 氏字凤谐
,
号西庄
,
晚年又改号
西江居士
。
所 撰《三国志商榷》四卷 载于
十七史商榷》之 中
,
兼具钱大 听
、赵翼二
家
的特点
,
既有考证
,
又有议论
。
公元年清雍正五年
清史 学 家 赵 翼诞生
,
撰 有《三 国志 札
记》一卷半
,
共十八条
。
二
案赵氏
,
字云耕
,
一字耘松
,
号眠北
。
所撰《三国志札记》载于《廿二史札记》之
中
,
仅一卷半
,
共十八条
。
每条即一篇完整
的论文
,
且立论新颖
,
推证严 密
,
极 富启发
性
。
赵氏认为
“
陈寿作《魏本纪》
,
多所回护
“,
并指出
“
自《三国志
·
魏纪》创为回护之
法
,
历代本纪遂 皆率以为式
”。
公元年清雍正六年
清学者 钱大 听诞生
,
撰 有三国志考
异》三卷及《十驾斋养新录》二十三卷
。
案钱氏字晓微
,
一字辛媚
,
号 竹汀
。
撰有《廿二史考异》
,
三国志考异》三卷 即
刊 于其中
。
《三国志考异》对地理考订十分
精细
,
对字 句的订正和人名辫别也极精到
,
特别在辫别人名方面
,
对 读者很 有帮助
。
《十驾斋养新 录》为钱氏读 书札记
。
陈志与
裴注在传布过程 中
,
有数处出现裴注搀入
陈志的情况
。
钱氏的《十驾斋养新录》中的
“
三国志注误入正文
”一条便考
出了一处
。
公元年清乾隆三年
清史学家章学诚诞生
。
案章氏字 实斋
,
号 少岩
。
所著《文史
通义》为史学评论名著
,
其中对 陈寿及《三
国志》多有议论
公元年清乾隆九年
《三国志辨疑》作者钱大昭诞生
。
案 钱大昭为钱大听之 弟
,
所著《三国
志辨疑 》三卷
,
钱大听为之序云
“
予性喜史
学
,
马
、班
而外
,
即推此书《三国志》
·
一
所恨意存 步猎
,
不能专力
。
予弟晦之
,
孜孜
好古
,
实事求是
,
所得珠多于予
。
其用力精
勤
,
虽近儒何屺瞻 掉
、
陈少章景云未能
或之先也
。”钱
氏以陈寿《三国志》多有缺
略
,
装松之注征引广博
,
亦不免遗漏
,
及辑
成是书辫证之
。
计魏
、
蜀
、
吴各一卷
,
魏卷
数居半以上
。
自序中详列裴注征 引书目
,
可供研究
。
是书确为精细
,
凡官制
、地理之
注释
,
字句词义之仃解
,
多有精赅者
,
亦有
一些解疑辫误之处
。
另外
,
三 国时期上承
东汉下接西晋
,
官制十分繁复
,
钱氏对其亦
多有考证
。
有道光中得自怡斋刊本
、
正 觉
楼丛刻本
、
广稚书局 刊本
、
史学丛书二集影
印广稚本
、
丛书集成本
,
以丛书集成 本 通
行
。
公元年清乾隆十一年
《补三 国疆域 志》
、
三国志发伏》作者
洪亮吉诞生
。
案洪 氏字君 直
,
号北 江
,
自号更生居
士
。
子怡孙有《三国职官表》
。
所著《补三
国疆域志》二卷
,
又名《三国疆域志》
。
上卷
载魏疆域
,
下卷载 蜀汉与吴 疆域
。
洪 氏以
陈寿《三国志》无志
,
遂取其纪传所载
,
参以
后 汉书》
、《
晋 书》诸志
,
互证 旁通
,
正其讹
失
,
撰为是 书
,
以补其缺
。
其书略仿《宋书
·
州郡志》之列
,
而于要害争夺之处
,
可考者
附见诸县下
。
其郡之 未经分割者
,
置县之
次第
,
多依《后 汉 书
·
郡国志》或已分割及
废而复置者
,
则先后 类从《晋 书
·
地理 志》
。
是书有文稚 丛书本
、
史学丛书本
、
丛书集成
本
。
《三国志发伏》
为《四史发伏》十二卷之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