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抑刘 知
几
、
苏 沟而扬 陈承柞
,
又折 衷于朱
、
何
、
钱
、挥
,
时服其精确
”(《 清
史列传》卷七)
。
今有持稚
堂 全集本
。
又著有《史 记 辫 正》十卷
、
《 持稚 堂诗文
集少十卷
。
公元
187 1
年清同治十 年
李祖陶的《 读三国志书后》收人《史论五史》而
刻版刊行
。
案
:
李氏字迈堂
,
一字钦之
。
《读三国志书后》
反映了李氏对陈寿治史 的态度
,
他认为 陈寿实际上
是以蜀为正 统 的
。
公元
1873
年清同治十二 年
著名 学者梁启超诞生
。
案
:
梁氏字卓如
,
号任 公
,
又号饮冰室主人
。
其
著作编 为《饮冰 室合集》
。
梁氏在其著述中多次议
论到陈寿及 其《三国志》
,
所言颇为中肯
。
公元
187 6
年清光 绪 二年
张之洞《书目答问》 初 刊
。
案
:
是 书略例
曰
:
“
此 书为告生童而设
,
非是 著
述
”。
书中史部卷 二收有关 于《三 国志》书籍七种
,
兹 列表如下
:
序序号号书
名名
卷数数作 者者版本本
l l l l l
《三国职官表》》
3 3 3
洪怡孙
孙道 光元 年李兆洛 合梁疆域志刻本本
2 2 2 2 2
(三 国疆域志》》
2 2 2
洪亮 吉
吉卷施阁集本本
3 3 3 3 3
《补三国艺文志》》
4 4 4
侯康康岭南遗 书本本
4 4 4 4 4
《三国志补注
、
附诸史然然6 6 6
杭世骏骏
刻本
本
疑疑疑》》》》》
5 5 5 5 5
《
三 国志 补注》
》
1 1 1
侯康康岭南遗书本
、
学海 堂 二集本本
6 6 6 6 6
《三 国志辫 误》》
1 1 1
宋人阔名
名
聚珍本福本
、
守山阁本
、
金壶本
、
陈景云云
《《《《《《三国志举正》四卷 及钱大昭《三国志辫辫
疑疑疑疑疑疑》未刊
刊
7 7 7 7 7
《三国志考证》
》
8 8 8
潘眉眉嘉庆 间刻本
、
沈钦韩《三国志补训话》八卷卷
《《《《《《释地理)八卷未见 传本本
公 元
188 0
年清 光绪六年
何悼《义门读书记
·
三国志》 刻印
。
现代史学家陈垣诞生
。
案
:
陈氏字援庵
。
他对《三国志》方面的论述很
多
,
(三国志注引 书目》便是 其中之一
。
公元
1882
年清光绪八年
洪亮 吉《四史发伏》十卷刊印小石山房藏版本
。
案
:
是本有《三国志》二卷
。
钱大 听撰<廿二史考异》一百卷刊潜研堂钱氏
本
。
公元
1883
年清光 绪九年
周寿昌《三国志注证遗》四卷刊印思益堂本
。
公元
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
钱仪吉《三 国志证闻》于江苏书局刊印
。
公元
1889
年清光绪十五年
潘眉撰《三 国志考证》 八卷制广雅书局重 刊本
。
洪颐煊 撰 写 的《诸史 考 异》刊行广雅书局本
。
公元
1890
年清光 绪 十六年
著名史学家顾领刚诞生
。
案
:
顾氏认为
“
晋朝是接受了魏的 所 谓
‘禅
让
’
,
所以到了晋 代写三国之 事
,
便提高了魏
,
而压低了
蜀和吴
。
陈寿是 蜀人
,
他 就说孔明用兵
,
非 其所
长
。”
并指 出
“
《三国志》的价 值全在这 本 书的注中
。
很多三国时代的故事
,
都是注进去 的
。
从这些注
里
,
可以看出装松之在收集三国时 的史料方面
,
是
无所 顾忌 的
。
曹操成了坏人
,
多是在注中才有的
。
《三国志》的作 者陈寿
,
把曹操写 为好人
。
三国时的
《 曹瞒传》
,
可能是吴人著 作
,
也不曾骂曹操
。
后来
的《三 国演义》
,
有许 多是来自《三国志》的注
。”
毛 泽东诞生
。
案
:
毛泽 东字润之
。
嗜好 读 史
,
史学思想深邃
。
尤爱读《史记沉《汉书》
、
《后 汉书》
、
《三 国志》
、《
旧唐
书》
、
《新唐 书》
、
《晋 书》
、
《明 史) 等
。
他在《后汉书
·
光武帝》纪中
,
写了一则批注
:
“
李贤 好
。
刘分欠好
。
李贤 贤于颜师古远甚
,
确 然无疑
。
装松之注三国
,
有极大的好处
,
有些近于李贤
,
而长 篇大论搜集大
7 5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