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力实行用人取士制度的改革,用人不拘一格,惟才是举。同时,大力开办
学校,发展经济,选拔、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不说身
为丞相的诸葛亮确实是缺乏大局意识与战略眼光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
们不得不说这就是造成蜀国灭亡至少是提早灭亡的重要原因。
诸葛亮的微瑕之四:其他失误
这里主要谈谈诸葛亮“事必躬亲”与用人“求全责备”等方面的失误。
而且,诸葛亮在这两方面的失误是有一定联系的。
首先,诸葛亮在“事必躬亲”的失误。作为蜀国的丞相,事无巨细,事
必躬亲,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很可能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德。但是,
事物常常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第二把手——军师 (也
就是实际上的丞相) 、丞相——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领
导人,这可能就不是什么优点与长处了。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
好的现象。因为,如果像诸葛亮这样的高级领导人事无巨细都过于事必躬
亲,大致可能就会有如下几种情况:要么是对下属的不信任,要么是授权
不明,职责不清。如果这种情况长期继续下去,就会严重束缚下属的手脚,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的机会。很
明显,这对于培养和锻炼接班人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求全责备”的失误。由于在用人方面“求全
责备” , “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几乎对任何人做事都不甚满意,也不甚放
心。因此,诸葛亮“事必躬亲” , “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正是由于诸葛亮
有着“事必躬亲”与用人方面的“求全责备” ,由于诸葛亮“食少事繁”—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描写,魏国的司马懿从蜀国来使口中得知这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