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且科学地提出了未来的蜀汉政权应该采取的正
确路线与策略:东联孙吴,北拒曹魏。这些,都已经被证明了是正确的。
但是,且慢,我们不能不指出, 《隆中对》也是有缺陷的,甚至可以说是有
比较严重的失误的。第一,这个“对”的结论“诚若是,则霸业可成,汉
室可兴也。 ”可以说是盲目乐观,根本实现不了的,这和鲁肃对吴主孙权分
析天下大势的时候所说的“汉室不可复兴矣”大相径庭。 “天下大势,分久
必合” (4) ,魏、蜀、吴三国归晋的铁的历史事实早已证明,前者是基本错
误的( “霸业可成”有正确之处, “汉室可兴”则是完全错误的) ,后者则是
完全正确的。第二, 《隆中对》所提出的具体行动方略也是不正确的,至少
是盲目乐观和麻痹轻敌的。诸葛亮在后来的多次军事行动中也完全暴露出
了这个弊病。诸葛亮说的是: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洛,将军亲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否?”很难设想,就是在若干年以后,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既然如此,怎么能将“成霸业”
“兴汉室”这样极为重大的兼有军事与政治责任的行动责成“一上将”只
是带领着兵微将寡的“益州之众”去付诸实施呢?看来笔者批评诸葛亮盲
目乐观和麻痹轻敌是言之有理的。
诸葛亮的微瑕之二:赤壁战役末期的小失误
众所周知,赤壁战役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诸
葛亮“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的正确路线的一次重要的实践。这次战役,
以孙刘联军的大获全胜,曹操的大败而逃结束,是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的一场重头戏。但是,笔者不能不指出,对这个战役的尾声的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