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中比喻修辞格的运用探析
(0 次评价)4634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自信。这个比喻与夏侯惇的比喻类似,所传达出的人物的性格却有所不同, 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对敌军做了全面的分析,已经“知己知彼”,而夏侯惇只是 盲目自信。 3.用比喻评论人物 《三国演义》对人物的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借小说中的人物之口评价 人物,另一种是作者自己评价或转引民间评价。 但无论是哪一种,往往都要借 助比喻。 先谈借别人之口评价人物。第三十六回写徐庶回马荐诸葛,将自己与诸 葛亮作对比:“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徐庶是个很有才华的谋 士,但与诸葛亮这个“麒麟” 、 “鸾凤”相比,他只能是“驽马” 、 “寒鸦”,由 此可见对诸葛亮评价极高。听过这两个比喻,刘备自会在心中对诸葛亮的才 能做出衡量,这样才会有后来的“三顾茅庐” 。第三十九回,博望坡之战前夕, 徐庶再一次在曹操面前评价诸葛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比 喻之中蕴含着对比,实际是提醒曹操不要轻视诸葛亮。因为徐庶在当时已经 很有名,天下人都知道他很有智慧,这样一个人与诸葛亮相比却只是“萤火” 对“皓月”,可以想象诸葛亮是何等聪明。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比喻确实十 分精当,夏侯惇由于对诸葛亮“皓月之明”的智慧估计不足,才有了博望坡之 败。 作者自己评价人物或转引民间的评价也都用到了比喻。第四十二回,作 者这样评论张飞在长坂坡的那一声怒吼:“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 夫,难听虎豹之吼”,又引用别人写得赞诗“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 兵”,将张飞这一吼比作“霹雳之声” 、 “虎豹之吼” 、 “轰雷”之声,极言吼声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4:59 , Processed in 0.5895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