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研究的百年回顾及前瞻
(0 次评价)8828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象, “反对派”对曹操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 成功的典型形象(注:参见刘知渐《罗贯中为什么要反对曹操》 (1959 年 5 月 25 日 《光明日报》 ) 等文。 ) 。 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反对派” 认为文学作品的历史真实,并非只是指的历史事实的内容,它是更为广泛 地包括着作者本人生活时代的历史内容,以此来分析《三国演义》里的曹 操形象的历史价值,那么它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是一致的(注:参见李 希凡《历史人物的曹操和文学形象的曹操》 ( 《文艺报》1959 年第 4 期)等 文。 ) 。总的看来,这一阶段的讨论明显带有浓重的史学批评意识和典型理 论的图解化色彩。 以上两次论争形成了前后相继而逐步深入的两次高潮,不仅对于《三 国演义》 的思想性认识较之前 50 年已有了较大的深入, 而且对 《三国演义》 的作者、渊源、成书过程、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价值、历史真实与 艺术真实的关系等问题也都展开了有益的探索,对深化《三国演义》的研 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受“左”的形而上学僵化思想的影响,兼 之客观上没有划清史学批评与文学、美学批评的界限,甚至史学标准至上, 结果给《三国演义》以及整个古典文学研究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甚至走 向学术泛政治化的歧路。十年动乱中, 《三国演义》研究更被“四人帮”纳 入“评法批儒”的阴谋政治轨道,学术研究的独立地位完全丧失,因而也 就没有什么学术研究成果问世和传世。 三 80 至 90 年代是《三国演义》研究的多元发展阶段,也是 20 世纪研究 成果最为辉煌的时期。经过 70 年代末的反思矫枉之后,以 1982 年 7 月四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1 12:26 , Processed in 0.73293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