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 ) 志大而不见
,
多谋 而少决
,
好兵 而无
权
,
虽提卒十万
,
已堕 吾 画 中
,
破 之 必矣 l ” ( 晋
书
。 宣 帝》 ) 此是实话
。
蒋瑰继诸葛亮后
,
执政为 十二 年
,
除有一 次
准备北伐外
, 没有进 行过一次认真的实际 的北 伐
。
过去
,
诸葛亮北伐
,
蒋瑰搞后勤
,
足食足 兵
,
以
相供给
,
诸葛亮高兴 地称赞他
:
“ 托志 忠 雅
,
当
与吾共赞 王业者也
。
”
(
《
三 国 志
. 蜀 书
. 蒋瑰
传》 ) 诸葛亮选 定蒋碗作接班人
,
很大程 度 上 是
因蒋瑰赞成北伐事业
。 结果
,
实际 上蒋瑰另 有 自
己的看法
,
并非
“全心 全意
”
。 费伟执政后
,
又
恢复北 伐
,
但每次用兵不 超 过一万人
,
用他 的 话
来说
,
就是
“ 保国 治民
,
敬守社极
。
”
(
《
三 国
志
。 蜀 书
. 费伟传》 注 引 《
汉 晋春秋》 ) 姜维执政
后
,
又开 始兴师 动众
,
大举 北 伐
,
姜维 的军 事才
能 不及 诸葛亮
,
对 他来说
,
“ 不克而 还
” 的战果
简 直是必 然 的
。
吃了败仗的 姜维 也效 法 诸 葛 亮
“谢过引负
,
求 自贬削
”
,
仍
“行大将军事
”
。
(
《
三 国志
. 蜀书
, 姜维传》 )
出身益 州的将领张
岌
“ 以 为国小
,
不宜续 武
,
必 为蛇画足
”
。
张炭
当然 是 从益 州的利 害关系 角度 来看待 这 个 间 题
的
。
诸葛亮 的儿子 诸葛瞻后 来 也 认识 到 北 伐的危
害性
,
企图停止它
,
以 缓和 国 中债激
,
但这时的
蜀 国 已如一辆奔向悬崖 的战 车
,
待意 识 到它 的危
险时
,
已经 来不及 转身 了
。
北 伐
,
“ 空劳师旅
,
无岁不征
,
未能进咫只
之 地
,
开 帝王 之基
,
而 使国内受其荒残
,
西土 苦
其役调
”
。 建兴五 年 ( 公 元 二二七 年)
,
广汉
、
绵竹
“ 山民
” 张慕等发动 起义
,
反对 沉重 的兵 役
和军 阶
。 诸葛亮命都尉张裹
‘
, 将兵讨之
”
,
张 裹
设计诱 杀起义 领袖
,
进行血腥 屠 杀
,
起 义 终被 镇
压下 去
。 蜀 国人 民 不 仅经常逃 避 兵役
,
就是参 加
了军 队 的
,
也常常开 小差逃 跑
,
漏报户 口 的人
,
有时 达 万数以上
(
《
三 国 志
. 蜀 书
‘ 吕X 传》 )
。
这种不 满状 况
,
诸葛亮在世 时如 此
,
诸葛亮 死后
也 是如此
。
为 了解决兵力和 役力不足 的问 题
,
诸
葛亮发明了木牛 流 马
。 与其说这是一项重 大科技
成果
,
还不如说是蜀 国运 翰线太长
,
不 得不另寻
出路 的产物
。 北伐
,
严重 地损害 了益 州土 著集 团
的 利益
,
引起他们 的强烈 不满
。 诸葛亮死后
,
益
州 人士 李邀公然说
:
“ 今亮 ( 诸葛亮) 损没
,
盖
宗族得全
,
西戎静息
,
大 小 为 庆
”
。
(
《
三 国
志
. 蜀 书
· 李邵 传》 注引《
华阳 国 志)
魏灭 蜀后
,
点察全蜀九 十四万人 中
,
“带 甲将 士 十万二千
,
吏 四万人
”
。
(
《
三国 志
. 蜀 书
. 后 主 传 》 注 引
《
蜀 记 》
) 按 照这个比 例
,
蜀 国平均每九个人就负
担 一个士兵
,
七 家民 户 就养活一个吏 士
,
蜀 国 人
民 的役 调 负担 已经到 了不 可忍 受的地 步了
。 金银
财产更加可怜
,
只剩下各两 千斤
。 想 当初刘备定
益 州 后
,
单是一次赏 给 诸 葛 亮
、 法 正
、 张飞 和
关羽 等人 的计金 有二 千斤
,
银有四千 斤
,
其他功
臣 的赏踢还未计算在 内
。
昔 日富饶 的 天 府
,
已被
折腾得 山穷水尽
。 在 此
,
我 们 要 说 明
,
蜀 汉政
权的官员们一 般还 是 比较廉洁
、 俭朴的
,
诸葛亮
且不论
,
姜维也是
“宅 舍弊薄
,
资财无 余
,
侧室
无妾膝 之裹
,
后庭无声乐之娱
,
衣 服取供
,
舆马
取备
,
饮食节制
,
不 奢不约
。 ” (
《
三 国 志
. 蜀 书
、
姜维 传 》 )
劳而 无功的北 伐
,
是蜀 国人民 的沉重 负担
,
引起他们 普遍不 满
,
从而 动摇 了统 治基 础
,
搞垮
了蜀 国 有限 的经济力量
,
反过来又加剧 了政治危
机的演化过程
。
这当然不是诸葛亮及 其接班人所
意愿的
,
但 他们又 不 得不这样干 下 去
,
这实在是
一出大悲 剧 1
彝陵之 战的结束
,
标志 着三 国 时代进入 了新
的阶段
,
掀开 了三 国后期 外交斗争的新篇章
。
尽管蜀国受 了吴国 的重 大打击
,
但蜀 汉政权
仍然需要与吴 国保持正 常 的外交 关系
。
因 为一个
友好的盟 国
,
对于 作为 外来势力集团的掌权者是
相当重要 的
,
它可 以 借此巩 固 自己 的国内地位
,
提高声望
。
同 时
,
像蜀 国这 样的小国和弱 国
,
它
实在经不起两个敌 对邻 国 的夹击
,
只 有拉住其 中
一 国
,
才能有利 于 自己的生存和 发展
。
基 于 此点
出发
,
诸葛亮执政后
,
立即 派 邓 芝 出使东吴
,
表
示和 解
,
吴蜀 两国 外交关系上 的冰期开始解冻
。
但是两 国外交家明 白
,
不管他 们怎样努力去填平
横在吴蜀 两 国 之 间的鸿沟
,
重 温 昔 日热 热 闹 闹的
旧梦
,
则 是永远不 可能 了
。
蜀 建兴 七 年
,
即吴黄龙元 年
,
孙权在武昌南
郊 即皇 帝位
,
蜀汉政权的群臣大为不满
,
认 为 同
J
吴发展外交关系 已无意义
,
主 张
“ 绝其盟 好
”
。
一贯 以正 统 自
居 的诸葛亮对 此极为 理智
,
表现 了
坚定的原则性和 灵活 性
,
他 说
:
“权 ( 孙权 )
有
潜 逆 之 心 久矣
,
国 家所 以 略其衅情者
,
求特角之
-
援 也
。
今若显 绝
,
仇我 必 深
,
便当移 兵 东伐
,
与
多
J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