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为“先王”的。其中尧舜禹汤文武是实际占有国家的帝王,周公在历史上为
摄政王,而孔子则无疑是以观念之王与他们并列的。 孔子曾编定 《诗》 、《书》 、
《礼》、《乐》、《易》、《春秋》,是为“六经”,特别是孔子作《春秋》,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春秋之际,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王纲失
坠,王道消弭,王令不行,所谓“王路废、王道绝”。周天子虽在,但名存实亡,
天下无王,群雄并起,导致战乱四起,生灵涂炭,国将不国。人民群众祈望止息
干戈,平反勘乱,天下一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孔子作《春秋》,顺应了历史的
潮流,人民的意志,在乱离之际行天子褒贬进退、存亡继绝、赏善罚罪、是是
非非,还历史以公正,社会以祥和,人民以安宁,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被后人
举为“新王”。即是说,从历史上看,孔子作《春秋》确有其图王之义存焉。
孔子的传人孟子对此作了高度评价,称 “孔子作 《春秋》 ,使乱臣贼子惧” 。
但最早论述其图王之义的是汉朝董仲舒。他说:“《春秋》作新王之事,变国
之制”,“《春秋》上黜夏,下存周,以《春秋》当新王”〔5〕。他还对“王”
字作了新的解释:“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
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6〕这里所说的参通天地人,不仅仅
是指实际地占有天下,掌管人民,更重要的是指对天地万物的认识、阐释,属
于内圣之学,也即后来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 怎样才能图王,如何为王,其关键也在于民心所向,天下归心,符合儒家学
派应天顺人的政治理想。而这在周公之后,唯孔子当之无愧。
对孔子当新王之义,司马迁又有所发挥。他说:“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
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
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8〕又说:“孔子闵王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