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国演 义 》
研 究
·
-
-
一
-
一
人 物的 曹操 而存 在
。
无 论 怎 样根据 史实 来给
历 史上 的 曹操
“ 翻 案
”
,
却 终究不 可 能 替
《三 国演义 》中的曹操 这个 为历 代人 民 所创
造
、
所熟悉
、
所
“ 喜 爱
” 的 不朽 的艺术 典型
“翻 案
”
。
另 一 方面
,
把古 代文 学作品 中的
艺术形 象 的性格 和历史人 物 的历 史作用 简单
地 棍淆 起来进 行
“ 翻案
”
,
就 会导 致对 古典
文 学遗 产采 取虚 无主 义 的态 度
。
今 天
,
我们
要 用历 史唯物 主义 的观 点来 评价历 史上 的曹
操
,
给予 应有 的肯 定
;
同时
,
也要 用历 史唯
物 主 义 的观 点来 评价 《三 国演义 》中的 曹操
形 象
,
承 认其 合理 性和 典型性
。
五
、
关于 《三 国 演义 》中的关 羽形 象
关羽是 《三 国演 义 》中一个 影 响 较 大
而又 有争议 的人 物形 象
。
对 此主 要有两 种观
点
:
一种观 点认 为
,
关 羽是 封建 社会 中一个
文治 武功 的理想 人物
,
是封 建统 治 阶级
“英
雄
”
的典型
;
他 的降 曹和华 容道 放曹
,
本质
上是 一种庸 俗的利 己主 义的道 德观 念
。
明清
以 来 的封建统 治 者对关 羽 大加 褒美 推崇
,
把
他 当作 愚弄 人 民 的 偶象
,
使 他 的 庙 宇 遍 天
下
。
因此
,
关 羽 的 形象应 当否 定
。
另一 种观点 认为
,
在 《三 国演义 》中
,
真 正 能从
“ 正面 典型
”
的 意义上
,
和曹 操 的
形象形 成对 立并受 到人 们尊 崇的
,
应该 说是
关羽 的形象
。
虽然 作者 在不 少地方 批判地 描
写了他 的种 种弱点
,
但是
,
整 个说 来
,
关羽
的 形象 却是 在 史料和 民 间传说 的基 础上
,
由
罗 贯 中作 为 一个
“理 想
” 英雄 的典 型创造 出
来 的
。
他 的孔 武有力
、
英 勇善 战
,
特 别是他
的重 然诺
、
讲义气
、
富贵不 能 淫
、
威 武不能
屈 的品质
,
历来 受到 广大人 民的喜 爱
,
应该
给 以 应有 的肯 定
。
对 关羽 形 象简 单地予 以 否
定 的 观 点是 片 面 的
。
那 么
,
怎 样解释 关羽 这 个人物 在统 治者
和人 民 中间都受到 尊 崇的矛 盾现 象 呢 ? 对 此
也 有两 种意见
:
一 种意见 认为
,
这主要 是 由于 封建 统治
者大 肆提 倡尊 崇关 羽 的结果
。
封建 统治 者十
分 欣赏关 羽 的
“ 忠义
”
,
把他越捧 越高
,
目
的是 要造就 为 自己效 力的 忠实奴才
.
而 在封
建社会 里
,
封 建 统治 阶级 的思想就是 占
统 治
地位 的思 想
,
这 就必 然要对人 民发 生影 响
,
使 关 羽 形象在 人 民 中间也 受 到尊 崇
。
另 一种 意见认 为
,
产生这 种矛 盾现象 的
根 本原 因在 于
,
关 羽 重义 的 品质 本身就 有两
重 性
.
一方面
,
他在 各种 艰难 竭撅 的情况下
始 终 紧紧地追 随刘 备
,
“ 患难相 扶
”
,
“ 祸
福 共 之
”
,
“ 生死不 渝
”
,
符 合广大 农 民 的
伦 理道德 观念
,
因此
,
这 种
“义
”
曾经 被用
作 农 民 起义军 团结 队伍
、
共 同反抗 压 迫的 口
号
。
另一 方面
,
他 终究只是 尽义 于私
,
尽义
于 个 人
,
确实 带有 浓厚 的忠 君思想 和封 建报
恩 观念 的色彩
。 这样 的重
“ 义
”
必然包含可
以被封建 统治 者利用 的 内容
.
明清 以来 的封
建统 治者看 到 了人 民曾经把 刘
、 关
、 张之义用
于 团结 反抗
,
就有 意识地 宣 扬关羽 的忠君 思
想的一 面
,
故意 混淆关 羽 形 象里 的 复杂的忠
义 观念
,
以便 欺骗人 民
,
使 他们 效忠 于封 建
统 治者
。
由此可 见
,
( 三 国演义 》中的关羽
形 象
,
既有受 到人 民喜 爱的 民主 性精华
,
也
有封 建的糟 粕
,
应该加 以具体 的分 析
.
( 沈伯 俊 )
注
:
这 是根据 国 内主要 报刊统计
,
下同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