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盖受刑” 、 “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 “诸葛亮智算华容”等等。
而在实际的描写中,几乎从开篇第一回到终卷第一百二十回,通篇都闪耀
着智慧的灵光,这恐怕是《三国演义》充满“魔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和西方史诗一样, 《三国演义》也将主要篇幅用来写战争,但排斥对残
暴惨景作正面细致的描述,所谓“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这一
点又显异于西方史诗。 《伊利亚利》第二十二章对阿里契斯杀死赫克托耳及
其侮尸行为,写得十分细致具体,读起来令人毛骨耸然,不寒而栗。 《三国
演义》写赤壁之战,则使人读起来产生一种审美的感受。 “赤壁之战”用了
八回的篇幅,可谓非常具体了;在战争中曹操损兵折将,败得很惨,应该
说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战争,但作者没有让我们感到惨不忍睹、毛骨耸然。
这是因为书中的主要笔墨没有放在刺刀见红的具体打斗上;除了表现巧计
迭出的奇谋智术外,又插入许多富于诗情画意的场面描写,使紧张恐怖的
战争气氛得以缓解,变得不那么紧张恐怖了:周瑜舞剑而歌、假呕假寐,
孔明借箭与鲁肃泛舟对饮,庞统于深山草屋间挑灯夜读,曹操于月明星稀
之夜横槊赋诗等。这些场景,极富于抒情性,给杀机四伏的战争场景增添
了清新轻松的气氛,因而战争被赋予了艺术审美的韵味。
《三国演义》在表现武力的较量时,则极力展示人的力量的崇高与壮
美。试看两个打斗片断:
却说夏侯chún@①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
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chú
n@①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chún@①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
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chún@①左目。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