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从魏国政权看曹丕曹植之争
(0 次评价)4633 人阅读0 次下载
官 。 这和《崔淡传》所载曹玉早年打猎 , 经崔淡劝谏时那种虚心的态度就截然相反 。 曹巫后 来又借故杀害鲍勋 , 更表现得非常残忍 。 至于《世说新语 · 贤媛篇》所载他私生活的间题 , 更 不必说了 。 对于曹王这些表现 , 我们显然不能忽视 , 但这和他在文学上有贡献是两件事 , 决不 能因为他有那些罪过 , 而忽视他在 《典论 · 论文》中首先提出了作者的创作个性问题 ; 也不 能忽视他的 《燕歌行》等诗在七言诗发展 中的贡献 。 他的五言诗也有特色 , 其高古之处 , 确 比曹植更多地保存着古诗和汉乐府的长处 。 因此刘耙不赞成说他 “去植千 里 ”, 还是有道理 的 。 关于曹植 , 我们同样也应该对他的生平和作品作具体的分析 。 从他现存的诗 、 文 、 辞赋 来看 , 优秀作品确实比曹巫为多 。 但仔细看来 , 不论从生活内容到艺术技巧方面看 , 都是后 期作品较为成熟 。 他前期的作品并非没有佳作 , 不过 , 象 《送应氏》那样感叹洛阳残 破 之 作 , 数量并不多 , 感受也不如曹操一 些诗深 。 至于 《赠徐干》 中的 “惊风 飘白日 ” 等名句 , 艺术价值虽高 , 却不一定要 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 这些诗比起 《赠 白马王彪》 、 《杂诗》等名 作来 , 似乎还不如后者深沉 。 这说明曹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 。 谢灵运在 《拟魏太子邺中 集诗序》中 , 论曹植云 :“公 子不及世事 , 但美遨游 , 然颇有优生之嗤 。 ” 这段话 虽很简 短 , 却有见地 。 因为谢灵运在《序》的一开头就提到 “建安末”, 可见他是考虑到曹植生平 的情况的 。 当时曹操还在 , 曹植还是一个贵公 子 , 生活是安定的 ,“但美遨游” 也属事实 。 不过 , 由于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中 , 他是失败者 , 正如《三 国志》本传说的 , 杨修死后 ,“植 益内不自安 ” 。 尽管他有 “忧生 之咙 ”, 但生活 经验却也不是一下子能丰富起来的 。 所以谢 灵运设想的建安末期的曹植 , 应该说符合他当时的实际状况 。 至于曹植后期的诗 , 超过了前 期 , 那是在经历了流离颠沛之苦以后的产物 。 曹植在不少诗文中 , 经常提到他的抱负 , 似乎在政治上很有作为 。 这恐怕也不能完全信 以为真 , 在文学史上 , 许多作家似乎都有政治抱负 , 但如果真 叫他们从政 , 却未必真能有所 作为 。 再说曹玉在政治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 在今天来看 , 确实有值得批判之处 。 不过这也 有种种的因素 , 假使曹植处于他的地位 , 能否比他做得好 , 也是个疑问 。 不能因为曹植的文 学成就高 , 或他的处境值得同情 , 就断言他要是从政 , 定能胜于曹王 。 当然 , 在文学史上有 不少作家未必是政治家 , 而他们对 当时社会中一些黑暗现实的批判却不为无见 。 因为这往往 出自他们切身的经历和感受 。 以曹植的《泰山梁甫行》为例 , 这里写的是他所目睹的 “边 海 民 ” 的生活状况 , 他不可能也没有谈到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案 。 然而我们对这首诗还是应该肯 定 , 原因就在他 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 有些同志指责曹植 , 是认为他开了绮丽 之风 。 这个问题 , 其实也值得商榷 。 首先 , 文学 的发展总是由朴质而趋向华丽的 。 从建安文学的总趋势来说 , 比起两汉乐府和《古 诗十九 首》等是要华丽一 些 , 而此后的两晋南北朝诗 , 又较建安诗更注重辞藻 。 这个趋势是不是要 批判 , 很可研究 。 因为如果没有这个长期的积累 , 在形式和技巧方面打下基础 歌的繁荣就亦颇难设想 。 这个道理 , 我在别处已多次论及 , 这里不想赘述 。 , 那么唐代诗 其 次 , 从诗歌发 展的总趋势来看 ,“ 绮丽 ” , 也不是由曹植个人所能造成的 。 试把曹王 的诗和曹操比较 , 其辞 藻华美之作就要多得多 , 而且曹王在 《典论 · 论文》中 , 不是公然主张 “诗 赋欲丽 ” 吗?根 据这样的意见 , 我们不是也可 以把诗的趋向归罪于曹王吗?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 , 拘守古人的旧说而不敢创新当然是不对的 。 因为古人往往有他们的 局限和偏见渗未可处处信从 。 但故意标新立异 , 处处翻案 , 也未必可取 。 根本问题还在于实 事求是 。 粉碎 “ 四人帮 ” 以来 , 一些研究者敢于破除迷信 , 大胆提出新的看法 , 已经取得了可 喜的成绩 。 至于过去有些研究者所作的 翻案文章 , 我看还得仔细研究 , 有些新见虽然可取 , 有些似亦当别论 , 未必新见都可取而旧说都不对 。 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 〔贵任编辑 : 宋绪连〕 一一 7 9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9-21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3 18:53 , Processed in 0.60172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