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此镜的工匠为自称
“大师”
的鲍氏
,
他与前述制作黄初四年五 月对 置式神兽镜的
“会稽 师鲍”、
制作黄武四年六月重列式神兽
镜的
“
鲍师
”
、
制作黄武五 年五月重列式神兽
镜的
“
太师 鲍
”及 制作黄
武六年十一月重列式
神兽镜 的
“会
稽 山阴作师 鲍
”为 同一人或 同属
一家族
,
从 而可以判断 他也 本 是会稽山阴的
镜工
。
与前述会稽山阴唐氏所作黄初二年十
一月同向式神兽镜铭辞中的
“豫”字一样,
此
镜铭辞中的
“豫”
字不是鲍氏的名字
,
而是一
个动词
,
意 为参与
。
此镜在鄂城 出土
,
应是武
昌的产品
。
黄龙元年九月孙权自武昌迁都建
业
,
来自会稽的鲍氏却 仍于黄龙二年七 月在
武昌作此 镜
。
但是
,
遍阅鄂城出土 大量铜镜
的铭辞
,
鲍 氏和唐氏在武 昌作镜 的年代以此
镜铭辞所记黄龙二年七 月为下限
。
因此
,
可
以推 测
,
在孙权迁都之后不久
,
以鲍唐两氏为
首的来自会稽郡的作镜
“
大师
”们也接着离开
武昌了
。
综上所述
,
自黄初元年 (2 20)至黄 龙二
年(2 3 0)十一年间吴国的重 大历史事件
,
在
传 世 的和 发 掘 出土的 2 8枚
“黄
初
”
(
“
延
康
”)
、
“
黄武
”和“黄龙”纪年铭铜镜的铭辞中
有着充分的 反映
。
铜镜铭辞与文献记载相对
照
,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了解当时 吴国和 魏
国 的关系
。
铜镜铸造业是 吴的重要的手工 业
之一
。
在黄初二年之前
,
吴地铜镜铸造业中
心是吴郡的吴 县和会稽郡的山阴
。
在黄初二
年至黄龙元年的九年间
,
吴国以武昌为都城
。
宫廷和官僚对铜镜的需要
,
使武昌成为吴地
铸镜业的第三个中心
。
铭辞中所用年 号的交
差和 历法的变改
,
给研 究这 一时期的铜镜增
加了复杂性
。
但是
,
镜铭与文献相对 照
,
并结
合镜的出土地
,
经过分析和考证
,
却可详细 而
具体地究明作镜的时间
、
地点和工匠
,
从而 可
以判定这 2 8
枚纪年镜都是昊的工匠在 吴 的
境内所 铸的
“
吴镜, ’
o
日本学者杨口隆康认 为
,
黄初二年
“
武 昌
元作
”
同向式神兽镜和黄初四年 五 月
“会 稽师
鲍作
”对
置式神兽镜虽为吴的工 匠所制作
,
但
因镜铭中有魏的
“黄初”的年 号,
所以它们应
该是
“
魏镜
”,
是吴的 工匠应魏的特别订货而
在昊地制造的@
。
针对杨口氏的这 种说法
,
我要 提 出三个问题
:
(l )吴的工 匠在吴地所造的铜镜
,
难道
不是
“吴镜”吗
?
( 2 )
说 它们是 吴的工匠应魏的特别订货
而制造的
,
这究竟有什么根据?在文献记载
上有什么根据?在镜的铭辞上有什么根据?
(3)假若是吴的工 匠应魏的特别订 货而
制造的
,
为什么它们不 在当时的魏境出土
,
却
在当时 的吴境出土?
看来
,
褪
口氏 只知道“黄初”是魏的年号
,
不知道吴在没有自立
“黄武”年号之
前也 可用
“黄初”的年号(
在建立
“黄
武
”年号 之后,
由于
政治关系 的变化
,
近期内偶尔还 可以继续使
用
“
黄初
”的年号
)
。
我已将黄初
、
黄武年间涉
及 吴魏 两国关系的历史事实列举在前
,
这里
就不重 复了
。
建安元年 (
196)
曹操挟献帝迁许
,
东汉
名存实亡
,
而曹氏则建立 了事实上的政 权
。
同样
,
当时孙策在江南建立政权
,
建安二年
(
19 7 ) 袭封乌程侯
,
三年 (
19 8)
改封为吴侯
,
实 际上已初步建立了吴 国
。
孙权继 孙策 之
后
,
不断巩固政权
,
加强 军队
,
扩大领地
。
特
别是经 过建安十三年(
208)
的赤壁之 战
,
数
年之 间
,
除吴 郡
、
会稽 郡等扬 州的老根据地以
外
,
孙吴的领域还扩展到交州和荆州的部分
地区
。
建安二十四年 (2 19 )
,
孙权进一步占
领荆州的许多要地和重镇
。
到了黄初元年
(2 20)
、
二年 (22 1)
,
尤其是黄初三年(2 2 2)
闰六月夷陵之 战以后
,
孙吴已成为地跨扬
、
荆
、
交三州的 大国
,
与 北方的曹魏相对峙
。
但
是
,
杨口隆康却 因当时孙权未立年号
,
不承认
吴国已经成立@
。
然而
,
在黄初纪年镜是 吴
镜还 是魏镜 的讨论中
,
杨口氏这种只看名号
、
不看实质的 说法毕竟是站不住脚的
。
因为
,
任何明 白事理的人都不会说在黄初
、
黄武
考
古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