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
19
78
年
有的人物只有粗线条的几笔
,
缺乏具体的行动
、
言谈
、
神情的描写
,
因而给读者印象不
深
。
如《魏书
·
文帝( 曹不)本纪 》
、
《吴书
·
昊主 (孙权 )传》等
,
大部分篇幅都是顺
着年月次序
,
简简单单记录了一些诏令
、
文告
、
任命之类
,
曹王
、孙
权的神采风貌未能显
示出来
。
}这
虽然主要是因为占有史料尚不够 充分(有些三国的史料
,
陈寿当时未能见到)
,
也有怎样叙写的问题
,
陈寿有时比较拘泥于史实
,
照录历史材料的多
,
有的记叙又过于
简略
,
人物的言行举止没有展开来写
。
这是由于 缺 乏或 不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材
料去丰富史实
,
从而削弱了有些传记的感人力里
。
研究《三国志 》如何叙写人物
,
分析其成功的篇章和 写作方法
,
以及平板之作徐在
的毛病
,
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人物传记的写作既要求熟悉和掌握足够的史料
,
产
格按照历史的本来面 目来叙写人物
,
又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材料
,
写出生动丰满的
人物形象
,
使读者感受到这个人物是具体的
、
历史的
、
饱和着血肉的
、
富有生活气息
的
。
因此
,
在写作人物传记时
,
既必须要求严格的真实
,
反对违背历史真实去虚构编造
,
同时也应防止死板地照录史实
,
变成记流水帐
。
虚假的编造
,
当然不能称为传记
,
平板
的照录
,
也不可能成为传记的佳作
。
优秀的传记作品应该力求所写的人物思想
、
言行
、
事迹及其活动环境
、
社 会背景符合历史实际
,
又能从各个侧面挖掘足以表现人物特征的
典型事例和细节
,
把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
,
写出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
精神
面貌
,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的传记作家所要努力达到的
。
,
注
:
、
①
《晋书
·
王 沈传》
。
②
刘知几
:
.
《史通
·
卷四
·
题 目》
。
③④刘知几
:
《史通
·
卷六
。
叙事》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