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期
简论《三国志》的人物叙写
来
,
何等简洁有力而又形象
。
陈寿这种记 人叙事的简洁文笔
,
符合著 名史学家刘知 几所论
:
“夫国
史之美者
,
以
叙事为工
,
而叙事之工者
,
以简要为主
。
”
⑧这种简要不只是省减冗句烦词
,
有些并达
到了
“文约而事丰”
,
正 是刘知几认可的
“此述
作之尤美者也
”
④
。
《三国志》记人不仅是简洁的
。
而且采用了多种手法
。
一种是 从正 面直接记叙人物
的事迹
,
但又不是简单地记流水帐
,
而是注意选取突出的几件事
,
着重写出他们在这些
事件中的反应
、
行动
、
言谈等
,
从而刻画出各自的 思想性格
、
才能
、
气质
,
其中有些成
功的本传在这 方 面写得相 当动人
,
使人物显现出来
。
如《魏书
·
张辽传》
,
陈寿以不长
的篇幅生动地写出了张辽英勇机智
、
威不可挡的风貌
,
人物形象描写得十分鲜明突出
。
作者抓住张辽生平带有关键性的几件事加以描绘
,
勾勒出这员大将独有的性格特征
。
开
始写张辽与夏候洲率部包围昌稀
,
攻打未下
,
数月食尽
,
众将提议撤兵归去
,
独张辽细
致观察
,
发现 昌稀有降意
,
尚在犹豫中
,
可以争取
,
不宜撤兵
,
便假传 曹操旨 意
,
冒
险上山劝说昌稀降曹
,
取得成功
。
这一行动巳见张辽过人的智勇
。
接着描写张辽面对
军营中突然出现的叛乱
:“军
中有谋反者
,
夜惊乱起火
,
一军 尽扰
。
辽谓左右日
:
`
勿
动
。
是不一营尽反
,
必有造变者
,
欲以动乱人耳
。’乃令军
中
:
`
其不反者安坐
。
’辽将亲
兵数十人
,
中陈而立
。
有顷定
,
即得首谋者杀之
。
”
只 用了/ 又十来字
,
就将张辽 的冷
静
、
沉着
、
判断正确和 当机立断
、
坚决平定叛乱的思想神情都具体生动地刻画出来
。
在
破合肥之围的战役中
,
更显示出张辽的大将风度和英勇无敌
。
作者叙写张辽以八百步卒
破孙权十万大军的壮勇场面
,
确是有声有色
,
人物形象跃然纸 上
,
请看
:
平旦
,
辽被甲持戟
,
先登陷阵
,
杀数十人
,
斩二将
,
大呼自名
,
冲垒入
,
至权魔下
。
权
大惊
,
众不知所为
,
走登高家
,
以长戟自守
。
辽叱权下战
,
权不敢动
,
望见辽所将众少
,
乃
聚围辽数亚
。
辽左右靡围
,
直前急击
,
围开
,
辽将魔下数十人得出
,
余众号呼曰
:“将军弃
我乎?
”
辽复还突围
,
拔出余众
。
权人马皆披靡
,
无敢当者
。
自旦战至日中
,
吴人夺气
,
还
修守备
,
众心乃安
,
诸将咸服
`
这段描写张辽突围时的声势和英雄气概
,
与司马迁在《项羽本记》中描叙项羽最后被困
该下
,
在东城同汉 军决战
,
冲破重 围的情景
,
有些相似
,
都写得十分壮勇
,
威不可挡
,
不同的是
,
项王兵败被围仍英勇无比
,
而张辽 主动出击
,
以少胜多
,
威震四方
。
在刻画
人物方面
,
均为成功之笔
。
关羽
、
张飞
、
赵云
、
马超等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
,
在《三国志演义》和三国戏
中是十分突出的英雄虎将
,:
他们的英雄事迹有些在 《三国志》各人本传中巳有所描述
。
试读 《蜀书
·
关张马黄赵传》
,
写关羽 于万众之中斩取颜 良
,
何等威风!描绘关羽中毒
’
箭后刮骨疗伤而谈笑自若的神情
,
更是动人
:“羽便伸臂令医
劈之
。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
相对
,
臂血流离
,
盈于盘器
,
而羽割炙引酒
,
言笑自若
。
”
关羽 那惊人的毅力
,
如雕似
.
刻地显现出来
。
这一段描述文字
,
后来被罗贯中等再加铺叙
,
成为《三国志演义》第七
十五回
“关云长
刮骨疗毒
”
。
张飞在当阳长坂坡掩护刘备退却时所表现出来的直率租犷而又勇猛刚烈
,
本传也写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