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创作方法新释
(0 次评价)5349 人阅读0 次下载
5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以史学著作《三国志》为主要蓝本加以敷演 缀合而成。它所描写的主要事件、人物基本准确、详实。但这并不等于说 小说《三国演义》所叙史实就信实、可靠。甚至连“七实三虚”的论断都 未必尽然符合实际。有学者曾经指出,这部名著在写作上实具有其浓郁的 传奇成分,对照《三国志》史实,其在情节上进行了大量的虚化、改造。 具体方式有:一、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的主角原是刘备 而非张飞,斩华雄的是孙坚而非关羽;二、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如“义 释张辽” ,史实中张辽是主动“将其众降”的,小说改为被俘后不屈,由刘、 关说情,曹操将之义释;三、于史无征,纯属虚构。这类情节颇多。如舌 战群儒,柴桑吊孝,火烧上方谷,义释华容道等;四、添枝加叶,踵事增 华。如关羽降曹和三顾茅庐故事在史籍中只寥寥数语,但小说却增饰出很 多丰富曲折的细节。④小说中对战事的描写向为人称道,但统观其中大大 小小的各种征战杀伐的描绘也都并非与历史真貌相符,而是充满虚拟夸张 的艺术意味。其具体方式有三:一是对搏杀动作进行夸张性描绘;二是注 重表现战斗动作的逆反性;三是着力突出交战动作的滑稽性。此外作品还 利用性格的反差,情境的反差,甚至喜剧性戏剧手法来表现战争。⑤如此 众多繁复的史实虚构和虚拟却并没影响小说的历史感与真实性,相反使人 产生“疑其为真”的惊人艺术效果。究其因并不在于小说所刻绘的情节人 物等与史实的相符程度, 而在于小说所写的三国时代具有现实生命的气息, 把握住了三国时代政治、军事等历史的本质方面。作者罗贯中作为一个优 秀的历史小说家,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历史修养,而且也拥 有较先进的时代进步思想意识。他站在他那个时代现实的思想制高点上,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21:07 , Processed in 0.73703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