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品论 查看内容

三国谏阻主公暂缓登上大位的悲剧大臣

2018-11-23 16:21|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407| 评论: 0

摘要: 三国时期的所谓关东诸侯,其本质上都是军阀,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他们也都是以王者自居。但是,由于天下还有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皇帝汉献帝,还因为相互之间的制约利用,这王号或者是皇帝之名还不敢公然 ...

三国时期的所谓关东诸侯,其本质上都是军阀,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他们也都是以王者自居。但是,由于天下还有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皇帝汉献帝,还因为相互之间的制约利用,这王号或者是皇帝之名还不敢公然打出。而当他们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这先称王再称帝的心思就有点儿昭然若揭,其表现也就有点儿急不可待了。而臣子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的表现可以说是大相迳庭,有的急于让主子称王,自己也可以借着这拥戴之功得以加官进爵;有的却异常冷静,规劝主子慎重行事。在这后一部分臣子当中,尽管他们的内心并不是要背叛主子,但由于他们触动了主子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所以他们不管功劳有多大,最终都遭到了贬斥。

且看三国三大谏主缓称帝称王遭贬的悲情大臣。

曹魏的荀彧

荀彧可以说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也是第一大臣,他的谋划能力、军事才能和行政能力都很得曹操认可。这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详细说过,在此只做简单扼要介绍。曹操征伐徐州的陶谦,荀彧留守兖州,正是在他的主持之下,兖州保留了三郡,叛将陈宫的阴谋没有完全得逞。后来曹操能够斩杀吕布,也是得益于荀彧为他保留了兖州的根据地。建议曹操迎接汉献帝,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上的战略制高点。

官渡之战,荀彧帮助曹操分析,曹操有四个方面超过袁绍,即度量、谋略、治军能力、待人的德操,有了这四个方面的优势,袁绍是不会有作为的。这让曹操坚定了主动出击打击袁绍的决心,因此带兵出征,让荀彧留守许县。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曹操军队缺粮,一时心内动摇,想撤兵回许县。荀彧回信让曹操坚持,使用奇计,不能失去机会。曹操听从了荀彧的话,出奇兵袭击了袁绍的粮仓,果然打败了袁绍。从此以后,曹操都是主动对他人用兵。

到了建安十七年(公元212),曹操先后扫平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等占据的河北四州,收复了黑山贼张燕、征服了北方少数民族乌丸、打败了马超、韩遂等关中叛乱的将领,整个北方地区基本扫平,掌握了十分天下有其七的巨大优势。同时,朝中文臣也都是曹操的人,汉献帝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董昭等人说,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配备九锡等车马随从仪仗,用来表彰他为国立下的特殊功勋。这些人把这件事拿来秘密地征求荀彧的意见。

荀彧认为,曹操本来兴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宁国家,他应当秉承忠贞的诚意,谨守退让的笃实品格。君子应当从德义上爱人,而不是像你们现在所倡议的这样。曹操从此内心里对荀彧很不满意。正赶上讨伐孙权,曹操就把荀彧调到谯县劳军,乘机把他留在了军中。曹操进军到濡须口,荀彧因病留在了寿春,因此忧郁而死,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岁。

荀彧是不是真的认为曹操就永远会拥戴汉献帝?这事恐怕还真说不清楚。建安二年,曹操就不再参见汉献帝;建安五年,董承等人接受汉献帝的衣带诏,想杀死曹操的阴谋败露,曹操将他们全部处死;建安十三年废除三公制度,设立丞相,十六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为副丞相;荀彧对于这些改变汉朝根本的事情都没有提出异议。另外,最大的问题是,曹操以朝廷发布的命令、任命绝对不会征求汉献帝的意见,这些事情荀彧是知道的,他也没有对曹操提出不同意见,为什么他会反对曹操称王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荀彧认为这不是曹操的意思,而是董昭等人的献媚之举?但不管怎么说,荀彧还是没有看出曹操有心称王的心思,造成了一代名臣的悲剧人生!

蜀汉的费诗

费诗在刘璋手下时为绵竹县令,刘备进攻绵竹,费诗投降。等到刘备自任益州刺史的时候,任命费诗为督军从事,后来出任牂牁(zangke)太守,又把他召回来,任命为州前部司马。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就派遣费诗前去为关羽送上印绶符节。关羽听说黄忠为后将军,非常生气,说:“大丈夫终究不与老兵同列!”拒绝让费诗完成授官仪式。费诗对关羽说:“大凡开创帝王大业的人,用人不可能限于一个或一类。以前的萧何和曹参,他们都是高祖刘邦从小的朋友,而韩信和陈平却是后来加入的逃亡者,可是后来韩信的地位却在他们之上,也没有听说萧何、曹参有怨言。今天汉中王因一时的功劳对黄忠给予特别高的恩宠,但在主公内心深处,难道是把他跟您看待的同等重要吗!况且汉中王与您如同一体,休戚与共,祸福同当,我个人替您考虑,您不应当以官号的高下,爵禄的多少介意才对。我不过是一个使臣,奉命而行的人,如果您不接受任命,我也就这样回去了,只是不免对您的举动感到惋惜,还担心将来你要后悔。”关羽听了大受感动而感悟,连忙接受了任命。

这个时候,费诗的官爵在蒋琬、杨仪这些人之上。关羽这个人对待士大夫非常傲慢,刘备要派遣一个人为关羽授官,恐怕要在职务、能力上都会有所考虑,绝不会随便派一个人前去就行。从他对关羽这一番说辞来看,费诗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后来群臣都议论要推举刘备称帝,费诗上疏说:“殿下因为曹氏父子逼迫汉帝以篡夺帝位,所以才不惜风尘万里,召集人马,准备讨伐逆贼。今天大敌尚未消灭,却自己先称帝起来,恐怕人们要对此产生疑惑。……如今殿下还没出宫廷,便要自立为帝了吗!我的确不希望殿下如此。”这严重违背了刘备的意愿,被降职为永昌从事。

费诗真的会永久反对刘备称帝吗?恐怕未必。其实刘备这个汉中王也是自封的,在统治区域内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区别是在外部。刘备于公元221年四月称帝,曹丕在这一年十一月封孙权为吴王,相比刘备的称帝,孙权在处理对魏蜀的关系上要灵活的多。比如说刘备伐吴,他要派黄权在江北防备魏国,而魏国并没有出兵趁机伐吴。费诗谏阻刘备称帝,更多的是要刘备务实,否则,他为什么不反对刘备称王?只不过,费诗不了解的是刘备急切的心情,这年的刘备已经六十一岁了,一旦驾崩,那个不成器的十五岁儿子怎么办?唯独在这个问题上,王和皇帝名与实都是不一样的。好在费诗这个人对官位看得不是那么很重,虽然遭贬,却并没有太拿着当回事,到蒋琬执政的时候又当上了谏议大夫。

东吴的张昭

张昭和孙权关系,有点儿像是诸葛亮和刘禅,都是属于托孤大臣。刘备曾经对诸葛亮说过:“如果这个儿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这个材料,你可以自取。”有记载孙策也对张昭说过:如果孙权不行,你可以自取。“自取”是什么意思?还是各人理解吧!孙权继承兄长孙策执政以后,张昭继续任长史。后人所说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也反映出张昭地位的重要。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军南下征伐刘表,正赶上刘表死了,他的继位的儿子刘琮率领全州投降了。刘备本来已经不是很得刘表信任,刘琮投降,也没有通知刘备,刘备很快被曹操击溃。面对这样一种有利的形势,别说是曹操,换成任何一个诸侯都会是顺势拿下江南。本来,江南的东吴占优势的是水军,荆州的投降,让曹操得到了水军,可以说,东吴面对乘胜利之势而来的曹操,已经没有了丝毫优势。这时候,孙权召开朝廷会议,张昭主张投降曹操。在鲁肃和周瑜的建议下,孙权没有投降,而是任命周瑜为大都督,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又因为瘟疫的流行,曹操不得已退回到了北方。从此以后,张昭虽然顶着第一大臣的头衔,可是已经不再受信任。

后来,孙权成为吴王,决定设置丞相一职,大家的意见都倾向于张昭。孙权说:“当今天下战事很多,执掌统理工作的人责任重大,并非用来优待人的东西。”后来丞相去世,职务出现空缺,百官又推举张昭。孙权说:“我哪里是对子布(张昭字)吝啬呢?丞相的事务繁杂,……这不是用来照顾他的办法。”结果顾雍当了丞相。张昭能够被百官推荐,绝不仅仅是凭资历,其能力当一个丞相绝对没有问题。可是,在这儿却成了照顾和优待。

张昭不被“照顾”和“优待”,起因就是因为这次劝孙权投降。《三国志》注引《江表传》记载说:“孙权当上皇帝,宴请百官,说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周瑜的功劳。张昭也想说几句颂扬功德的话,可是还没有等到开口,孙权说:‘如果按照张公你的计策,我今天已经是讨饭吃啦!’张昭非常惭愧,吓得跪在地上流汗。张昭这个人忠心,虽然性情急躁,但能够保持着大臣的礼节,孙权也非常敬重他。然而,孙权所以不相信张昭,就是因为当初反对周瑜、鲁肃等人要抗拒曹操的意见。”

这段话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张昭不被信任,就是因为赤壁战前劝孙权投降;二是孙权能够称王、称帝,就是因为赤壁战打败了曹操打下了基础。换一种方式理解问题,张昭劝孙权“迎曹公”,就是劝孙权放弃自立,也就没有了以后的称王、称帝。这就是张昭遭贬的主要原因。

本文没有替张昭鸣冤的意思,只是探讨张昭遭贬的原因。相反,在赤壁大战前夕,孙权、周瑜、鲁肃等人不畏强敌,奋起反击,这种豪气凌云的壮志,才是大丈夫的英雄本色。每当读到这段史实,想起这些人,都会让人心生感念而肃然起敬。可惜,周瑜死后,东吴走向平庸。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投降了曹操。这时候东吴面临的形势,根本就没有赤壁大战前那般严峻,孙权在这个时候却做出了投降的决定。尽管这时候的投降和当时的投降结果可能不一样,但既然投降,其性质就没有区别,尤其是气节方面,就更是难以言说,真不知道这时候的孙权是如何面对张昭的?

《江表传》还记载,孙权说张昭劝他投降曹操,是只顾自己和妻子儿女,因而对他是大失所望。实际上,张昭劝孙权投降,令人失望不假,说是完全为自己着想则不一定。当时的情况,西川的刘璋已经决定投降,刘备已经没有了地盘,孙权投降,就意味着全国的统一,张昭的官职爵位,又能够大到哪里去?在东吴,除了周瑜,谁又能和张昭相比?

由此再回头说荀彧和费诗,恐怕这些人都不是为着自己的官位爵禄,如果是为了自己,无论是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还是求一个“水涨船高”,他们都应该是积极推动主子称王称帝。他们所以没有这样做,恐怕还是为了主子的长远利益。看起来,不管是纷争年代多么需要人才,也不管是有为君主多么的会使用人才,任何人触及了君主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都会遭到君主的忌恨。这应该也是三人的悲情之处吧!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3-28 18:48 , Processed in 0.1817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