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历史 史话 查看内容

三国时期的农业

2014-8-10 21:07|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985| 评论: 0

摘要: 东汉末年长期的军阀混战,人民大量死亡流散,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工商业也随着凋敝了。 当时,以中原地区的破坏最为严重。原来经济繁荣的河南和关中地区残破不堪。长安是西汉都城,遭受董卓及其部将李傕、郭汜等 ...

东汉末年长期的军阀混战,人民大量死亡流散,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工商业也随着凋敝了。

当时,以中原地区的破坏最为严重。原来经济繁荣的河南和关中地区残破不堪。长安是西汉都城,遭受董卓及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的破坏,几乎成了空城,附近几百里内不见人迹,「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洛阳是东汉都城,遭董卓的烧杀抢掠,变成一片焦土。一九六年,汉献帝逃回洛阳时,下级官员要「自出樵采」,因为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已经没有多少人供他们驱使了。其它一些城镇的情况也差不多,「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冀州在顺帝时有户籍的人口近五百万,曹操打败袁绍,占据冀州后,对部下说:「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冀州人口锐减到如此程度,还被称为大州,其它各州人口减耗的情况不说自明。大小军阀们占据大小城镇,过着「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的抢掠生活。他们到农村,就像蝗虫扫荡庄稼一样吞吃老百姓,直到无可再吃时。袁绍的军队在河北,不得不靠采食桑椹过活。袁术的军队在江淮不得不捕食蛤螺充腹。军队可以随便抢掠,尚且如此,老百姓的情况,更可想而知了。

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手工业和商业也自然随之衰落了,甚至出现了物物交换的局面,钱币在一个时期内被谷物、布帛代替了。在生产遭到如此严重破坏的局面下,社会上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恢复生产,将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谁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谁就能在各地主武装集团的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利用黄巾军的条件﹝劳动力和农具等﹞开始在许下屯田以后,屯田的规模越来越大,到曹魏建国后,北方的许多地方都成为屯田区。民屯多在内地,军屯多在边地。先后实行屯田的地区主要有许昌、颖川﹝今河南禹县﹞、洛阳、荣阳﹝今河南荣阳东北﹞、原武﹝今河南原阳﹞、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野王﹝今河南沁阳﹞、襄城﹝今河南襄城﹞、汝南﹝今河南汝南东北﹞、南阳﹝今河南南阳﹞、梁国﹝今河南商丘南﹞、沛国﹝今安徽淮北西﹞、谯郡﹝今安徽毫县﹞、魏郡﹝今河北磁县东南﹞、钜鹿﹝今河北宁晋西南﹞、河东﹝今山西夏县东北﹞、上党﹝今山西长治北﹞、长安﹝今陕西西安﹞、上邽﹝今甘肃天水﹞等郡国。

从这些地名可以看出,当时实行屯田的主要地区,是在现在的河南和安徽。淮河南北是当时最大的屯田区。早在赤壁之战前,刘馥任扬州刺史时,就在淮南地区「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同蓄﹞」。二四三年﹝正始四年﹞,邓艾在淮河南北,用五万多士兵进行军屯,自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寿春﹝今安徽寿县﹞,到京师洛阳,「农官兵田,鸡大之声,阡陌相属」。按照邓艾的估计,屯田兵每年生产的粮食,除掉自己用去部份,可以剩余五百万斛,差不多能维持十万军队的食用。二五七年﹝甘露二年﹞,曹魏政府又用十多万官兵在淮南及淮北一些郡县屯田,「且佃且守」,就地解决军粮供应。

屯田是在国有土地上进行的,此外还存在着地主和自耕农民私有的土地。曹魏屯田的规模虽然比较大,但在全国来说,并不居于主导地位,占多数的还是私有土地。屯田佃在战乱时期,虽然对恢复发展生产起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屯田农民的负担是很重的,地租负担比自耕农的地税重得多,所受的控制也比较严。因此,屯田客逃亡和起义事件不绝。另一方面,大官僚地主还兼并屯田土地,曹魏政府曾把「租牛客户」赏赐给他们。曹魏后期,屯田制便基本废除了。

曹魏统治者一方面用屯田的办法,将屯田客﹝民屯﹞和佃兵﹝军屯﹞同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结合起来,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则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的荒地,或贷给犁牛,帮助和鼓励他们进行生产。关中地区遭受军阀破坏,人民流入荆州的有十万多家,后来听说本土安宁,希望回家乡,但无牛犁等生产资具。卫觊写信给苟彧,建议实行食盐专门买卖,以其收入来购买耕牛和农具,贷给农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苟彧把卫觊的建议转告曹操,曹操采纳了。于是「流人归还,关中丰实」,收到很大效果。魏文帝曹丕时,京兆﹝郡治在长安﹞太守颜斐针对「民多不专于农殖」的情况,命令所属各县「整阡陌,树农桑」,并督促农民在农闲时伐木作车,养猪狗等,出卖后买回耕牛。于是,「一、二年中,家家有丁车、大牛」,促进了农业的恢复。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曹操和他的后继者,还注意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在各地修造陂堨,广兴稻田。除前面提到的刘馥在淮南修建的芍陂、七门、吴塘诸堨堰外,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还有:夏侯惇在陈留﹝今河南陈留﹞经营的太寿陂;郑浑在萧、相二县界﹝今安徽宿县一带﹞兴建的郑陂;贾逵在今河南南部开通的贾侯渠;司马懿在淮北开通的淮阳渠和百尺渠;在今陕西南部经营的成国渠和临晋陂;司马孚在今河南北部经营的沁水堰;刘靖在今北京地区营造的庆陵陂等。由此可以看出,水利灌溉在中原地区,有相当规模,扩大了灌溉面积,有利于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在向边远地区推广。皇甫隆在敦煌﹝今甘肃敦煌﹞组织传播制作耧犁和灌溉的方法,促进了边远地区农业的进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东汉十三部州下一篇:三国官名考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5-5 08:09 , Processed in 0.1441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