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历史 史话 查看内容

三国水利比较

2014-8-10 20:58|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423| 评论: 1

摘要:   三国水利,首推曹魏,最差东吴,居中蜀汉。曹魏建立诸陂、众堨、通渠:如太寿陂、芍陂、茹陂、郑陂、鄢汝新陂、小弋阳陂、颖南北陂及临晋陂,或七门吴塘诸堨及戾陵堨、还有车箱渠、淮阳渠、百尺渠、成国渠及平虏 ...
  三国水利,首推曹魏,最差东吴,居中蜀汉。曹魏建立诸陂、众堨、通渠:如太寿陂、芍陂、茹陂、郑陂、鄢汝新陂、小弋阳陂、颖南北陂及临晋陂,或七门吴塘诸堨及戾陵堨、还有车箱渠、淮阳渠、百尺渠、成国渠及平虏渠等。建水库、拦水坝及通运河等灌溉水利,可造福农业。「青龙元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焉。」丰水充沛,农田不限于河畔或气侯潮汐等看天脸色,能增加粮秣产量,进而使人口成长。
  吴陂为曹魏刘馥所开,从魏到宋还能用,可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顷;又修舒城七门三堰,一直到宋仁宗时还能每日灌溉二万顷。舒城属于庐江郡,即周瑜的家乡,曹魏刘馥死于赤壁之战那年(建安十三年),其子刘靖后来续任庐江太守,克绍箕裘时已黄初年间。孙策与孙权倒是四次攻破庐江皖城,不但不建设,反而杀人越货掠夺庐江民众扬长而走。优秀的水利设施,总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虽历时一千三百年还能发挥功用。
  不过也有部分水利带来灾祸,杜预提到:「坡堨岁决,良田变生蒲苇,人居沮泽之际,水陆失业,放牧绝种,树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则土薄水浅,疗不下润,故每有雨水,辄复横流,延及陆田。」也就是决堤后反生水患,水库虽能蓄水,但是崩溃之后反酿水灾,又水库下游水力浅流而生产薄弱,反使牧草等绝迹,也造成新的祸害。
  曹魏的水利造成毁誉参半,等于是功过各有。东吴虽位处鱼米之乡,先天环境虽好,但是水利建设却反招民怨。永安三年丹杨填建湖田,兴建浦里塘,投入的人才及财力不可胜数,未能在枯水时施工,反因风急浪高而淹没墩基,结果导致「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建衡元年,再次重建浦里田,仍然失败。
  东吴二次打算在浦里建塘开田,却屡遭失败,等于是没有水库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设。难怪后世得要在江南广开运河及兴建水库。孙策、孙权一直到孙皓时所新建的水利建设,不知留传后世有多少呢?
  蜀汉则萧规曹随,没有曹魏及东吴的屯田。因为蜀本天府之国,故毋须屯田,又岷江素有地利「都江堰」之助,光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无泛滥之虞,还能在丰水时泄洪、枯水时合流之协调,从公元前二五六年战国时至今二千年后,已超过二千二百年而其效不衰。有系统及有组织的陂堨堰渠,不论「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深淘滩、低作堰」等,皆是水利之中的佼佼者。比起土法炼钢的任意圈地、围湖加堤、多遏流水,违背自然之理,迥然不同。
  锦上添花没必要,既有杰作都江堰在眼前,毋须好大喜功毁旧堤另建新堤,是以「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发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若无人照顾维修,刀剑犹如废铁,守成也是一项学问。
  黄土都能引水灌溉、鱼米之乡则应更胜于人,三国都有水利,但是效果不同:魏修水利而良田足、蜀修水利而国用丰、吴修水利却招民怨。时间是一面镜子,从三国时留传后世的水利设施,更能显现出当时三国的水利优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xiaopingguo 2014-8-20 23:25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4-19 14:16 , Processed in 0.1614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