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名家 查看内容

雄姿英发话周郎

2016-6-24 22:12|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331| 评论: 0|原作者: 沈伯俊

摘要: 在《三国演义》写到的东吴人物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少与孙策为友。孙策经略江东时,他领兵归之,协助孙策开创孙氏政权,极受倚重。建安三年(1 ...

在《三国演义》写到的东吴人物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少与孙策为友。孙策经略江东时,他领兵归之,协助孙策开创孙氏政权,极受倚重。建安三年(198)任建威中郎将,年仅二十四岁(虚岁),人皆称为“周郎”。后升任中护军。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而死,他与张昭同辅孙权,孙权以兄待之。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征,威逼江东,他与鲁肃坚决主战。孙权以他为统帅,联合刘备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巩固了孙氏政权。次年击败镇守南郡的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欲率军取蜀,在由京城(今江苏镇江市)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的途中,不幸病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三十六岁。

在东汉末年那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时代,周瑜堪称第一流的人才。他志向高远,英武豪迈,精通韬略,为孙吴集团建立了丰功伟绩。与孙策、孙权的另一主要辅佐张昭相比,他最突出的优点是胆识过人,关键时刻善于决断,勇于任事。建安七年(202),曹操乘着大败袁绍的威势,要孙权送儿子去作人质。孙权与群臣商议,张昭等犹豫不决,周瑜却坚决反对道:“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汎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这一见解,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符合孙吴集团的长远利益,孙权欣然采纳,避免了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建安十三年(208),面对乘胜而来的曹操大军,张昭等大多数谋士都主张降曹,许多将士也感到惊恐不安,周瑜却坚决主张抗曹。他精辟地分析了曹操的几大不利条件:“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从而断言:“将军擒操,宜在今日。”并且主动请缨:“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周瑜传》)这就促使孙权下定决心抗曹。决策的当天晚上,周瑜又面见孙权,进一步分析了曹操的劣势:“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按:指降曹之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刘)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这又大大增强了孙权取胜的信心。果然,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为三分鼎立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周瑜,孙氏政权很可能就此覆灭。因此,孙权对周瑜极为敬重,缅怀不已,称帝时还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历史上的周瑜,不仅雄才大略,功业赫赫,而且“性度恢廓”,待人谦让。老将程普曾经在他面前摆老资格,屡次与他过不去;他却从不计较,始终谦和相待。后来程普对他深感敬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此外,他还精通音乐,即使在酣饮之时,乐队演奏若有缺误,他一下子就能察觉,回头视之。为此,当时有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如此文武双全的奇才,真不愧为千古风流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以史实为基础,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独具风采的周瑜形象。历史上周瑜在几个关键时刻的言行功业,《演义》全都予以详略不等的描述:一是协助孙策开拓江东基业(第15回);二是劝孙权拒绝送子为人质(第38回);三是率领东吴大军征讨江夏,歼灭黄祖军(第3839回);四是激励孙权,决计抗曹(第44回);五是作为吴军统帅,在众寡悬殊的条件下,把雄视天下二十余年的曹操打得大败而逃,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辉煌胜利(第4550回)。这些情节,把周瑜的远见卓识、英武机警、足智多谋、风流倜傥表现得十分生动,使周瑜形象成为东吴人物中最有光彩的一个。

然而,罗贯中出于“尊刘”的创作倾向,在《三国演义》中竭力突出诸葛亮的智慧,渲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诸葛亮塑造为用兵如神的谋略大师。在塑造周瑜形象时,他也不忘突出诸葛亮。为此,他把周瑜与诸葛亮的关系定位于“同盟”、“对手”、“知音”三个基点上,有意编织了一系列二人 “斗智”的故事,以周瑜之智来衬托诸葛亮之智。这些“斗智”故事,集中于“赤壁大战”和“三气周瑜”两大情节单元。

在历史上的赤壁大战中,最主要的英雄本来是周瑜;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外,究竟还有哪些作为,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然而,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却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尽管他在吴军中身居客位,但是,他却是“赤壁大战”这一情节单元的真正主角。孙刘联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孙权抗曹的决心,由他使之坚定;周瑜导演的“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都被他一眼看穿;战役的关键决策——火攻计,由他与周瑜共同商定;而实行火攻的决定性条件——东南风,又由他巧妙“借”来。可以说,孙刘联盟在夺取胜利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的智慧;如果没有他,周瑜要想打败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孙刘联盟与曹军之间的矛盾和孙刘联盟内部矛盾的旋涡里,在与周瑜、曹操这两个杰出人物的斗智中,他的远见卓识、雅量高致和神机妙算,一次又一次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周瑜对他又敬又嫉,多次企图除掉他,他都一一从容化解,安如泰山,既使周瑜无可奈何,又维护了孙刘联盟,保障了战役的胜利。斗智的结果告诉人们:曹操之智不及周瑜,周瑜之智又不及诸葛亮,因此,诸葛亮才是大智大勇的头号英雄。这些情节,在总体框架基本符合史实的前提下,带有大量虚构成分,有的甚至纯属虚构,虽然波澜起伏,脍炙人口,却无形中降低了周瑜的历史作用;而且把原本“性度恢廓”的周瑜写得胸襟狭隘,对人物性格也有所改变。――当然,《演义》写周瑜的狭隘是有分寸的:周瑜之所以欲除孔明,并非忌孔明之才,而是忌孔明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担心其今后对东吴不利,乃是“英雄各为其主”的心理反射;尽管其眼光不如鲁肃长远,但与小人之嫉贤妒能、害才营私泾渭分明,不可混为一谈。

至于“三气周瑜”,则基本上出于虚构。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鲁肃传》、《蜀书·先主传》等资料,赤壁之战以后,周瑜立即进兵南郡,经过一年左右的反复较量,终于打败了曹仁,于建安十四年(209)夺得南郡。在战斗中,周瑜曾被流箭射中右胁,伤势颇重;但这里并无诸葛亮派赵云趁机袭夺南郡之事。直到周瑜死后,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南郡才归属刘备。由此可见,“一气周瑜”纯属虚构。周瑜夺取南郡后,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是因为看到刘备实力增强,心存畏惧,所以“进妹固好”,这并非周瑜的主意,更不是什么“美人计”。在此以后,刘备到京城(《演义》写作“南徐”,误)见孙权,周瑜倒确实是给孙权上过书,建议将刘备留在东吴,让其沉溺于声色之中,并分开关羽、张飞,使其为东吴所用;但孙权考虑到要对抗强大的曹操,必须广揽英雄,与刘备联合,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可见“二气周瑜”也基本上出于虚构。至于周瑜欲取益州,意在为东吴扩大地盘,进而攻取汉中,以图北方,并非用诈,孙权还曾派人去见刘备,希望共同取蜀;刘备为了今后独占益州,以“新据诸郡,未可兴动”为理由加以拒绝;周瑜在准备进兵时,病死于巴丘,遂使这一计划搁浅。由此可见,“三气周瑜”同样是虚构的。

宋元以来的通俗文艺作者,抓住上述史实中的某些由头,加以生发渲染,虚构出许多表现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的故事。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就有这样一些情节:周瑜率军假扮商人,欲乘夜晚袭夺荆州(实指江陵),被诸葛亮识破,命赵云拒其入城,周瑜强攻,又被刘备众将打败;周瑜向孙权献计,将孙夫人嫁给刘备,让其伺机刺杀刘备,结果孙夫人反而与刘备结成一心,使周瑜弄巧成拙;周瑜欲借道取蜀,被诸葛亮派张飞领兵拦住,周瑜偷道而过,张飞却掩袭其后,把周瑜夺得的郡县全都据为己有。就这样,周瑜一次又一次地气破金疮,终于死于巴丘。这些故事虽然写得热闹,但漏洞太多,随意性太强,历史感较差。罗贯中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改造加工,使情节更加连贯流畅,针线细密(其中也有经不起推敲之处),虽是虚构,但具有较强的历史感,使人感到“像”那段历史,加之贯注其中的浪漫主义情调,“三气周瑜”便成了妙趣横生的精彩篇章。在与诸葛亮斗智时,心高气傲的周郎总是捉襟见肘,着鞭在后,略逊一筹。他精心制定的计策,总是被诸葛亮一眼看穿;他谋取荆州的各种措施,也总是被诸葛亮一一化解。尽管他竭力争取主动,但劳神费力一番,却是要么功亏一篑,要么弄巧成拙。经过“三气”的沉重打击,他的身心均已崩溃。临终前那“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强烈地表达了他力图压倒诸葛亮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于是,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哀怨,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完成了一出命运悲剧,给后人留下不尽的叹惋与追思。

对《三国演义》有关周瑜的描写,今人每每以为有损于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不过,应该看到,在罗贯中的时代,还没有形成真正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了某种观念而对人物性格加以取舍改造是很自然的。何况几百年来,广大读者已经认同了罗贯中对周瑜形象的处理。今人不必对罗贯中亦步亦趋,也不必以历史否定艺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4-20 05:05 , Processed in 0.1420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